怀化市鹤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怀化市鹤城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全区生产总值

全区经济平稳增长。据统计,全年完成全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4.76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3.3:34.3:52.4,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降低0.6个百分点,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912元,比上年增长5.1%。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程度不高;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区乡财政困难;民间投资尚未充分启动,消费增长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城乡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7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3.02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0.82亿元,下降0.1%;牧业2.76亿元,增长3.1%。主要农产品平稳发展,其中粮食产量为5.17万吨,上升5.4%。其中谷物产量为4.88万吨,上升5.5%,薯类产量0.19万吨,经济作物油料产量0.40万吨。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2.49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6千公顷,上升0.2%。蔬菜产量11.25万吨,增长13.6%,水果产量1.4万吨,增长5.4%。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和农产品优质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农业效益显着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油种植继续平稳增长。二是经济作物增效显着。三是全区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四是畜牧水产业增势平稳。五是劳务经济增长较快。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主要问题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新农村建设困难不少。一是农产品生产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有所下降,农业成本居高不下。三是政策效应减弱,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25.7%。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65亿元,增长5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34亿元,增长6.9%,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增长3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74.5%,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工业总产值6.46亿元,提高38.8%。产品产销率100%,与去年持平。全区建筑业增加值3619万元,增长16.0%。

工业和建筑业中主要问题是:企业亏损面仍居高不下,扭亏增盈工作任务艰巨,传统工业技术落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再就业压力加剧,企业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额4.5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6亿元,更新改造完成2.17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3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集额17.17亿元,同比增长19.8%。商品房销售、假日消费品类商品、家电商品、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物价总水平略有提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5.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类指数104.3%,食品类指数114.1%,烟酒类指数103.5%,家庭设备用品类指数102.3%,医疗保健类指数99.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指数10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指数100.4%,居住类指数105.1%。零售物价指数为105.0%,其中食品类指数115.1%,饮料和烟酒类指数103.2%,服装类指数99.1%,家电类指数98.2%,日用品类100.3%,体育娱乐用品类100.5%,交通和通信用品类97.0%,燃料类100.2%,建材和五金电料类111.1%。当前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局部性的特点,尚不足以形成通货膨胀,但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六、财政

2007年,我区严格财税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3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支出33450万元,增长28.8%。

七、教育、卫生、安全生产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78所,其中普通中学41所,普通小学3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621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366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34849人;年内中小学共招收新生16861人,毕业生15661人。

卫生事业又创新绩。2007年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4个。卫生从业人员53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12张。

安全生产方面。2007年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0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0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25人,全年火灾死亡2人。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7年年度全区总人口35.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1万人,非农业人口23.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3‰,出生性别比为104.4。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全区在岗职工10528人,增长4.6%,工资总额20703万元,增长40.3%,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673元,增长33.4%。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7元,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42元,增长7.8%;人均食品支出292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69元,增长6.0%;人均现金支出4194元,增长4.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0%。

注:全区GDP指区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