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9 永州市江华县统计局

旅游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全县现有各类休闲农业、农庄、农家乐10家;接待国内外游客124万人次,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9.4%。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739万元,比上年增长31.0%,排全市第2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61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税收收入12134万元,增长41.7%,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0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金融存贷稳定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8.96亿元,比年初增长2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49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各项贷款余额23.32亿元,比年初增长17.1%。

保险事业发展良好。全县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597.6万元,比上年增长7.5%;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1339.4万元,比上年下降56.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在校学生71283人。其中: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322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998人;初中在校学生18525人;小学在校学生362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学技术成果增多。全年共获省科技项目立项2个,申请国家专利4件、专利授权4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新建农家书屋51个;组织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135次;年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112个,完成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的安装调试任务1392套,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正式启动。

卫生事业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262张;卫生技术人员1196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74人,注册护师(士)421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39.7万人,参合率达9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体育成绩显着。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枚。参加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

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有效推进。全年水常规监测设断面1个,项目10个,全年无超标现象;大气常规监测,全年平均值低于国家标准二级,其中SO2的平均值为0.032mg/m3;TSP为0.112mg/m3;降尘全年平均值为4.1吨/平方公里.月;酸雨频率为26.91%;交通干线噪声的等效声级为71分贝,平均车流量535辆/小时;烟尘控制区锅炉监测6台,合格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50.8分贝。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55.82吨。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9起,比上年下降24.6%,死亡9人,下降18.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9人,下降32.14%;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2人,下降15.5%。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4元,比上年增加1278元,增长11.4%;人均消费支出9073元,比上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比上年增加196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9元,比上年下降4.5%。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达到2.0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达到2.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2万人。纳入城市低保对象5679人,月人均补助由136.4元提高到144元,年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090.3万元。纳入农村低保对象25019人,月人均补助由46元提高到55.7元,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32万元。全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44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2.6%。共有35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38人,下岗失业再就业新增1833人,21户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4050”人员再就业407人。全年农民素质教育技能培训1.61万名,农民务工培训0.65万名。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统计数据以《2010年江华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为准,本次公报未予公布。

4、社会发展有关指标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