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县财政总收入24916万元,增长25.6%,比上年加快6.7个百分点,其中,国税完成5704万元,增长29.1%;地税完成9779万元,增长28.5%;财政完成9433万元,增长2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743万元,增长23.7%。全年财政总支出为80090万元,增长17.4%。其中财政支农支出11840万元,增长17.4%,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255万元,增长10.1%。 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3041万元,增长18.5%,比年初新增5516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3586万元,增长21%。企业存款新增783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新增50979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7713万元,增长22.9%,比年初新增2010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579万元,新增1471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7134万元,新增5394万元。 保险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保险保费收入8796万元,增长10%,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保费收入6761万元,增长7.3%;财产险(含平安财险和人保财险)保费收入1433万元,增长26%。 八、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和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7所,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27所,小学教学点157个。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为99.66%,初中毛入学率为118.57%。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145人,高中在校学生389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582人,小学在校学生33489人,增长4.3%。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拥有乡镇文化站9个,文化馆1所,文物管理所1所,图书馆1所。文物藏品387件,其中一级1件,二级19件,三级50件,图书馆藏书5万多册。新华书店出售各类出版物159.06万册。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各1所,拥有床位总数766张,比上年增加84张。全县卫生工作人员1426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村358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32.47万人,参合率达98%。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差转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全县有线电视用户4.7万户。 体育事业有新进展。2010年,在永州市第十届“足协杯”男子足球赛上,获得第二名。在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中,获金牌2枚、银牌1枚,打破了二十多年来在省运动会上无金牌的历史。在参加湖南省第八届残运动会中,运动员李军旭身残志坚,顽强拼搏,荣获男子100米仰泳第二名、男子4×100米自由泳第二名、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第三名、男子400米自由泳第三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九、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1.0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2%;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6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25%;单位GDP电耗713.5千瓦时/万元。化学需氧量削减535.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69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85起,比去年增加27起,增长77%;死亡人数11人,比去年减少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34人,下降39.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3人。 十、计划生育、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73749人,领独生子女证人数4495人,出生人数3674人,死亡人数1051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4339例,其中绝育1430例,皮埋6例,上环2086例,取环31例,人工流引786例。全年共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41.04万元,独生子女特别扶助金4.77万元,共有612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2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846元,增长1.73%;经营净收入1939元,增长75%;转移性收入2835元,增长9.82%;财产性收入72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增长17.1%。其中,工资性收入2270元,增长19.6%;家庭经营收入3130元,增长16.45%;转移性收入574元,增长15.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1798万元,增长14.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5038元,增长9.5%。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38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食品支出3588元,增长5.52%,居住支出792元,减少34.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837元,增长47.9%,衣着支出1019.5元,减少6.1%,医疗保健支出583元,增长8.4%,交通和通讯支出1143元,增长58.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701.5元,减少34.1%,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272.9元,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35元,比上年增加321元,增长8.6%。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3.7%、-2.9%和21.9%。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35平方米。农村居民年末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话机28部,移动电话机120部,人均住房面积42.5平方米。 恩格尔系数。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8%,分别比上年上升1.6和下降0.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县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7.6万人。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980.8万元,保障对象5700人;投入农村低保资金943万元,保障对象45051人,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率均为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0年为全国人口普查年份,人口数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