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9 永州市蓝山县统计局

蓝山县统计局

2011年4月21日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各种挑战,大力实施“两翼推进”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7亿元,增长15.7%,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市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19.17亿元,增长13.9%。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6:35.5:42.9转变为20.6:38.6:40.8,一产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6.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7%、53.9%和30.4%。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4.28亿元,增长16.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重点民生建设合计投入财政资金20571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5.3%。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完成57.5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4座;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865人,比上年增加962人;城镇零就业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60%;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59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5元,城市低保资金和农村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率均为100%;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1所;解决农村21069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47家农家书屋全部竣工;新增廉租住房504套,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屋500户;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29.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到53.5%;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305口;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184件;移民培训完成308人;移民避险和改善生存环境搬迁人数50人;林权发证率达到96.5%;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5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化乡镇7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化示范村72个,农村互联网宽带用户新开通800户;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8人;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16台。

二、农业

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592万元,增长4.4%,实现增加值96923万元,增长4.3%。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5.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05%;油料种植面积4.01万亩,增长490%;蔬菜种植面积4.4万亩,下降62%。粮食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增长0.03%。烟叶产量5242吨,下降0.62%。牲猪出栏86.72万头,增长0.2%,家禽出笼262万羽,增长5.6%,水产品产量1065吨,增长4.9%。

农业基础不断改善。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4162万元,增长29.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1840万元,增长17.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0000千瓦,增长15%,全县机耕面积达到23.7万亩。全县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57.5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610738万元,增长22.5%,全部工业增加值168090元,增长22.1%。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21392万元,增长29.9%。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12416万元,增长32.6%,比规模工业增速快2.7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实现44297万元,增长21.5%;重工业增加值实现77095万元,增长35.6%。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75275万元,增长20.6%。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4335万元,增长49.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382万元,增长50.8%,实现利税总额13926万元,增长84.8%。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3301万元,增长36.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02万元,增长37.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1223平方米,增长1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941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395566万元,增长42%。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为341404万元,增长48.1%,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1247万元,增长48.2%。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171589万元,增长17.8%。非国有投资占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3%。在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260万元,增长14%;第二产业投资164955万元,增长64.4%;第三产业投资159189万元,增长36.3%。房地产开发投资12960万元,增长45%。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全县工业投资164955万元,增长67.4%;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8.3%,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33005万元,增长36%,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9.7%。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26个在建市重点项目(不含2条高速公路)完成投资99355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1%。

房地产市场平稳。全县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8075万元,增长2.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1340平方米,增长20.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931万元,增长19.5%。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2631万元,增长1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300元,增长18.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1715万元,增长19.9%;餐饮零售额9099万元,增长15.6%。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县进出口总额3087万美元,增长138.7%。其中,出口2462万美元,增长151.3%;进口625万美元,增长99.6%。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00万美元,增长20%。实际到位内资15.6亿元,增长30%。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44897万元,增长20.4%。全县货物周转量125318万吨公里,增长12.4%。旅客周转量77753万人公里,增长11.9%。民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全县民用车辆达11000辆。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24768万元,增长14.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1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68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0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901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