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8 武汉市江夏区统计局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机遇,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和考验,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7.63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加值53.08亿元,增长13.1%。一、二、三产业比重19.4:47.9:32.7,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3.9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7.2个百分点,三产业上下降3.3个百分点。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地方财政收入10.32亿元,增长3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6亿元,增长40.8%,其中,税收收入4.79亿元,增长32.0%;非税收入2.47亿元,增长61.9%。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6.91万人,增加0.7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0.7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0.36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1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2%。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农业27.72亿元,下降0.1%;林业0.25亿元,下降29.8%;牧业17.14亿元,增长34.6%;渔业8.77亿元,下降11.4%;农林牧渔服务业0.11亿元,增长6.3%。

年末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0.13万亩,比上年减少3.1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5.90万吨,比上年下降18.3%;棉花0.08万吨,增长79.8%;油料4.77万吨,增长10.0%;蔬菜120.33万吨,下降1.2%;生猪出栏80.07万头,增长29.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7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02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2万千瓦,增加0.83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2.7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15亿元,增长46.5%。其中,轻工业总产值42.23亿元,增长25.9%;重工业总产值159.92亿元,增长52.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农副产品、生物医药、文化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六个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197.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5,比上年下降19.5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4.4%,下降0.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71.96亿元,增长65.6%;利税总额15.84亿元,增长30.9%,其中,利润总额9.56亿元,增长5.0%。

年末全区建筑企业总数376家,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6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04亿元,增长22.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有经济50.28亿元,增长17.2%;集体经济1.01亿元,增长18.1%;个体私营经济15.09亿元,增长31.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8.39亿元,增长28.9%;房地产开发投资21.94亿元,下降16.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94亿元,下降16.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17.56亿元,下降15.8%。商品房销售面积43.06万平方米,下降55.2%;商品房销售额14.64亿元,下降58.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批发零售业38.43亿元,增长21.6%;住宿餐饮业5.19亿元,增长13.3%;三大集团4.54亿元,增长20.0%。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26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全年引进内资3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引进市外资金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80.37公里,增长16.8%,其中,等级公路1878.69公里。汽车拥有量6.79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93万辆,载贷汽车1.07万辆。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0%。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比上年增长24.4%,移动电话普及率80.9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13.17万户,下降0.3%。其中,农村电话用户8.36万户,下降0.5%,固定电话普及率20.9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1.21万户,增长14.5%。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97亿元,增长10.1%。

年末星级饭店4个星级饭店客房393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1个。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5万人次,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增长25.6%。

九、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40亿元,增长28.9%,其中,企业单位存款32.98亿元,增长14.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6.97亿元,增长28.9%。各项贷款余额42.14亿元,增长49.5%,其中,短期贷款20.02亿元,增长20.6%;中长期贷款20.96亿元,增长89.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幼儿园24所,比上年末减少1所;在园幼儿0.70万人,增加0.01万人。小学59所,减少23所;在校学生2.54万人,减少0.35万人。普通中学35所,减少1所;在校学生3.43万人,减少0.5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减少1所;在校学生0.67万人,增加0.05万人。

全年区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6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5项,市级56项;已获市级以上批准立项科技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3项,市级22项,共获820万元无偿资金资助。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区属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53千册。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5套,电视综合覆盖率10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0%。

年末卫生事业机构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事业床位数1020张,其中,医院病床480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972人,其中,医生812人,护师、护士57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29人,拥有医院病床0.76张。

年末全区体育馆1个。比赛运动队人数3280人,等级裁判员34人。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72次。全年区运动员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获37枚奖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3.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6万人,增加0.1万人;非农业人口22.77万人,增加0.1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6‰,下降2.64个千分点,其中,人口出生率10.75‰,上升2.4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39‰,上升5.08个千分点。人口净迁移率-2.19‰,下降8.98个千分点。符合计划生育率97.28%。全年常住人口63.40万人,增加0.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