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老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经济战略目标,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积极推进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共完成农业增加值14054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含限下及个体)488018万元,工业增加值(含限下及个体)13868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13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315万元。 一农业 2009年,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狠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种植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5万亩,粮食总产量7539吨,比上年减少4.1%;油料播种面积0.1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0.23万亩;果园面积达0.17万亩,水果产量1841吨。 二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88018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2316万元,同比增长13.7%,产销率达97.9%;限额以下及个体工业完成产值45702万元,同比增长3.7%。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9年全区工业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8685万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完成增加值125114万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税15469万元,同比增长12%;限额以下及个体工业共完成增加值13571万元,同比增长3.6%。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区建设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315万元,较上年增长69.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5321万元,同比增长70.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904万元,同比增长22.1%。 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有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25个,全投项目99个,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15个,工业项目投资增长强劲。2009年全区工业完成投资48287万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1.4%,同比下降23.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5860万元,同比增长230.7%,全年施工房屋面积506060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10981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城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城市建设以社区绿化、庭院绿化和背街小巷绿化为主,共栽植女贞、黄杨球等树木1200多棵,对“三坑”顶部的绿化植被和街头绿地进行精心养护,辖区绿化面积逐年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对50余处路面破损凸凹不平、道牙缺失、道板砖破损进行了修补和维护。耗资15万元对部分街道基础设施进行整治,整治工程有开挖牡丹公寓、乡范南街、井胡同的污水管道265米;二市南街、明新街、马市街、御路街、井胡同增设窨井5个及与其连接的雨水管网,另外为增加城市雨季排涝能力,对辖区内2000余个雨水井、污水井进行了清淤。 四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8136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贸易业完成245565万元,同比增长17.3%;餐饮业完成62571万元,同比增长27.1%。 五财政 财政工作坚持贯彻《预算法》,超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财政支出严格控制在财力以内,基本实现了年度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年内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2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7%;财政支出29030万元,同比增长18.0%。 六科教文卫 积极实施“科技兴区”战略,重点加强对科技投入的扶持力度,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共投入科技三项费用32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高新技术开发。 教育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小学1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区属中学3所,在校学生达8135人,其中小学生7317人,中学生76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100%;共有教职工515人,其中小学402人,中学79人,特殊教育工作者14人。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设施大有改善,年末学校占地面积达1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从业人员9人,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3个,群众业余演出队11个,全年共组织文艺活动20次。 区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辖区内共有各种卫生医疗机构63个,卫生机构病床633张,职工总人数1254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5人,其中执业医师374人,执业助理医师129人,注册护士362人,药剂人员59人,检验人员4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90人。 七劳动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共有在岗人员5554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人员3112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579人;其他经济成份单位从业人员1863人。全年共发放工资总额12049万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2070元,同比增长18.3%,职工生活有所提高。2009年我区多渠道联系用工单位,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人数5902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388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对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我区安定团结大局起到了良好作用。 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加大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及医疗保险金的征缴力度,确保“三金”在维护我区社会安定中的积极作用,全年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2017万元,发放3453万元,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征缴失业保险金73万元,征缴医疗保险金696万元,有力地保证了离退休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取离退休金和失业职工按时领取失业保险金,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有9397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达1661.9万元;共有211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达150.6万元,大大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00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9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5592元,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有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6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68平方米。但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与城市解困任务仍十分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