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武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城县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启动“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和各种重大挑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按照“工业立县、产业富民、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总体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巩固和扩大了经济发展成果,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人均GDP达到2986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9.25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31.33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9:60.9:26.2调整为13.1:59.8:27.1。 民营经济保持平稳发展。2010年,全县民营经济户数达到7896户,减少0.97%;从业人员达到17838人,增长21.14%;注册资金37.21亿元,增长24.25%;营业收入达到424.35亿元,增长18.8%;上缴税金2.69亿元,增长41.6%。其中私营企业903户,增长16.37%;从业人员达到2882人,增长22.33%;注册资金35.69亿元,增长24.98%;营业收入达到302.26亿元,增长23.10%;上缴税金2.19亿元,增长42.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4.5万亩,比上年增加11万亩,增长17.3%;粮食产量37.8万吨,比上年增加7.04万吨,增长22.9%;粮食单产507.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3公斤/亩,增长4.7%。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8.1万亩,比上年增加3.9万亩,增长11.4%;夏粮产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加2.53万吨,增长16.4%;夏粮单产470.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9.8公斤/亩,增长4.4%。秋粮播种面积36.4万亩,比上年增加7.12万亩,增长24.3%;秋粮产量19.88万吨,比上年增加4.55万吨,增长29.7%;秋粮单产546.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2.4公斤/亩,增长4.3%。 全年棉花种植面积18.89万亩,棉花产量1.5万吨,单产79.2公斤/亩。油料作物产量377.8公斤,蔬菜产量6.93万吨,水果产量0.21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万吨,减少6.8%。其中,猪肉产量0.62万吨,牛肉产量0.52万吨,羊肉产量0.07万吨。生猪年末存栏5.89万头,增长24.5%;羊年末存栏6.84万只,减少22.3%;牛年末存栏3.48万头,减少30.6%;家禽年末存栏124.21万只,减少5.4%。生猪年末出栏8.55万头,羊年末出栏7.56万只,牛年末出栏3.93万头,家禽年末出栏362.95万只。禽蛋产量1.08万吨。牛奶产量0.29万吨。 全年造林面积1733公顷,植树320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0.1万亩,增长23.88%;森林覆盖率为35.8%。 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59.6万千瓦,增长7%;农用拖拉机1.08万台,减少40.1%。农村用电量3617万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1409吨;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5.45万吨,减少2.3%。配套机电井8950眼;有效灌溉面积3.8万公顷;年末全县189个村通汽车,通电话村189个,自来水受益村189个,均达100%。 三、工业 工业生产不断提高。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7家,比去年增加13家,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46亿元,增长15.5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3.46亿元,增长2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72%,比重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用电量40332万千瓦时,增长7.3%,其中工业用电量23307万千瓦时,增长5.2%。 工业效益显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91亿元,增长23.64%;实现利润19.38亿元,增长22.44%;实现利税36.08亿元,增长24.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214个,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投资67.45亿元,增长22.8%;农村投资7.19亿元,增长20.9%。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8:74:23.2调整为2.9:67.1:30。服务业投资项目个数54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30个,完成服务业投资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 房地产开发投资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4.64亿元,增长23.9%,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7.3%;商业营业房投资1.37亿元,增长34.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2.7%。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家。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不断繁荣活跃。全县限额以上贸易单位115家,亿元市场13处。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54亿元,增长2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7亿元,增长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4.24亿元,增长15.68%;住宿餐饮业销售额4.47亿元,增长39.6%。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8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2424万美元,增长30.0%;进口419万美元,增长224.8%。净出口20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05万美元,增长250%;实际使用外资15万美元,与去年持平。 七、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境内公路里程182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68.6公里,全县8个乡镇(街)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362万人,客运周转量24197万人公里。增长10.0%;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93万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27996万吨公里,增长9.9%。全年民用汽车拥有量增加4826辆,增长364%,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3662辆,增长252%。 邮政通讯稳步增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393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20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870户,减少8.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7万户,增长5%。国际互联网用户19630户。3G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县境内财政总收入5.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79%。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增长78.48%,其中,税收收入1.86亿元,增长102.0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2.7%。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收入2128万元,增长28.81%;营业税收入3621万元,增长61.0%;企业所得税收入873万元,增长7.12%。非税收入7043万元,增长36.52%。地方财政支出8.14亿元,增长47.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286万元,增长22.44%;环境保护支出2292万元,增长28.84%;科学技术支出1141万元,增长360.08%;医疗卫生支出6945万元,增长24.75%;农林水事务支出14644万元,增长94.09%;教育支出22266万元,增长57.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127万元,增长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