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老城做新实现新突破。棚改效果明显,累计完成拆迁3500余户、95.47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取得新进展,十电花苑、河滨花园、君府城等开发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恒生锦城、恒升国际、安侨东城国际等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薛庄小区、青松南里、光明新村改造全部完成,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住房保障力度加大,新建齐村廉租房230套,新增住房补贴120户。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畅通工程,维修改造了胜利路、兴华路、建华路、东盛路等9条城市道路,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了西昌路景观整治、外环路绿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西沙河治理,基本完成文化路至光明路段河道治理和污水管网建设。实施了供热二次管网改造,完成立新等8个小区、50多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确保了冬季供暖。 城市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对城区重要节点进行了全面包装改造,全年新建改建公厕35座,新建垃圾收集设施80多个、转运站12座,新增各类环卫专用车辆5辆,卫生常态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启动农村住房项目18个,完成住宅建设近100万平方米。其中,永安新型社区全面竣工,安顺社区一期完成主体施工,齐福社区有8幢楼主体封顶,付湾社区、韩庄新村等12个项目正有序推进,蟠龙河、鲁王桥、东王庄3个社区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农村危房改造投资5000余万元,完工2450户,超额完成改造任务。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 土地矿产资源保持基本稳定。全区土地总面积37.39千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2.8千公顷,耕地保有量15.71千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1.47%,较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已探明矿产资源23种,其中:石灰石储量11亿吨、白云岩储量2.3亿吨。 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二氧化硫、COD控制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03%、147%,是全市唯一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的区(市);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25条,爆破拆除砖瓦厂烟囱3根,取缔小型燃煤锅炉10余个,责令有关企业安装了炉外脱硫设施,督导水泥企业除尘设施正常运转,有效降低了水泥粉尘污染负荷;建成生态文明村36个,绿色学校23所,绿色社区5个,永安乡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齐村镇、孟庄镇、税郭镇、西王庄乡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2010年上半年,全区万元GDP能耗2.02吨标准煤、电耗1744千瓦时,分别下降1.79%、0.7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58吨标准煤、取水量4.99立方米、分别下降3.58%、29.26%,用水重复利用率27.07%、上升2.57个百分点。 十三、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2.8%,涨幅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0%,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5.0%。 十四、平安市中建设 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刑事案件立案1204起、下降2.4%,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949起、增长15%,受理治安案件14247起、增长2.6%,查处14170起、增长3.6%。我区荣获2010年“平安枣庄建设先进区”称号。 安全生产继续向好。2010年,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7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5%,杜绝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第18个安全生产年。 十五、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区公安户籍总人口524226人,其中:男性267917人,女性256309人。全年出生人口5308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1,死亡人数2299人,人口出生率10.22‰、死亡率4.42‰、自然增长率5.8‰。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0元、增长12.6%,总量是2005年的1.78倍;人均消费性支出11409元、增长18.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34.4%、比上年降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增长12.1%,总量是2005年的1.6倍;人均消费性支出4863元、增长8.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87%、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 社区建设上新台阶。在社区星级评定中,十星级社区24个,比2009年增加9个,占总数的48%;九星级社区10个,比2009年增加3个,占总数的20%。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0个,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我区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 城乡低保有新提高。从2010年1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90元提高到2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农村保障对象由5445人扩面到8747人、增加3302人,保障面达到4.27%,提高1.61个百分点;全年共保障城乡困难群众13005户、31647人、新增2344户、4061人,发放保障金5491万元;全年共审批大病救助361户,发放救助金107.61万元。 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有新成效。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60万元,启动了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筛选符合手术条件的城乡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12人;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募集捐款14.41万元;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共募集捐款131.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7%;投入慈善资金13.8万元,救助特困家庭408户;投入资金53.4万元开展“朝阳助学”救助活动,帮助164名特困高考新生顺利入学;投入资金20万元,为43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双拥优抚工作稳妥推进。全年发放抚恤、定补、优待金700多万元,及时调整一至四级伤残人员护理费标准,各级别护理费标准均居全市之首;全区累计投入资金90万元,走访慰问驻军72次、优抚对象2564人;圆满完成2008、2009年度190名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全年共征缴各项保险费29474万元、增长23.7%,其中: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农村养老分别为8577万元、9006万元、4904万元、4200万元;各项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982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分别为2355人、269人、3046人和312人;全年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救助金、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91.2万元、13774万元,支付职工医保金3858万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金和农保金发放率均为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5%。2010年新农合参合人数208105人、参合率99.76%、行政村覆盖率100%、人均筹资130元、筹集资金270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