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德兴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5 上饶市德兴市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十一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经上饶市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实现90.7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4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54.59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28.91亿元,增长13.9%。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8093元。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7:60.07:31.23调整为7.98:60.16:31.86。财政总收入17.53亿元,增长34.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4亿元,增长40%,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23亿元,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4亿元,增长18.0%。外贸出口5374万美元,增长19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德兴铜矿主业)12.83亿元,同比增长19.35%;实现利税5.10亿元,增长46.24%。农民人均纯收入6293元,净增729元,增长13.10%。市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783元,增长13.82%。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计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43亿元,同比增长1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94%,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顺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42%,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城区面积拓展到10.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3%,比上年提高3.4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2个百分点。城市管理更加有序,荣获“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市县”称号,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市综合竟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2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市有各级龙头企业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

经济运行质量良好。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32%,比上年提高2.5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总量在上饶市排名第2位。主要人均指标水平不断提高,按年末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093元;人均财政收入5426元,居上饶市第1位;全市在岗职工(含德兴铜矿主业)平均工资达36253元,增长24.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93元,增长13.1%;全市人均年消费8234元,增长36.1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尚未走出困境;财政收入质量有所下降,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市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民生事业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共发放农民种粮“四补贴”资金7556.1万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52万亩,比上年下降1.7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5.37万亩,下降1.58%。油料种植面积5.89万亩,增长2.61%,其中:油菜播种面积达5.30万亩,增长3.79%。蔬菜种植面积3.94万亩,增长6.81%。粮食总产量10.06万吨,比上年减少7575吨,下降7.0%,其中稻谷产量9.12万吨,下降9.56%。全年出栏肉猪10.62万头,增长1.92%;年末生猪存栏7.82万头,增长0.51%。全年肉类总产量10270吨,增长2.16%,其中:猪肉产量8623吨,增长2.01%。油料总产量3256吨,下降21.26%。水产品产量8080吨,增长4.81%。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百勤集团成为上饶市首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天海药业进入全国科技企业名录。新增省级着名商标7个、绿色食品标志4个、有机食品标志2个。重点扶持红花油茶产业发展,实施了恒剑、源森两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新造高产油茶林4517.4亩,油茶林低改3.23万亩,“德兴红花茶油”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已建成各类水库103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0公顷。全年水利建设投入资金9019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67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7千公顷。农机化投入553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7.91万千瓦特。

林业生产步伐稳健。“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造林2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6%。2010年,“一大四小”工程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07万亩,其中山上造林完成3.16万亩,山下造林完成1.91万亩,造林合格率达100%,造林成活率达91.5%。2010年再次荣获“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综合先进县”称号。开展了总规模13856亩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其中,油茶林新造面积3500亩,毛竹低改85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856亩。主要林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油茶籽产量2120吨,同比增长41.15%。

新农村建设效果显着。“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1亿元,建成新农村示范点227个,5.6万人受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6.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1900万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乡镇垃圾处理中心9个,清洁工程获全省先进。90%以上的行政村通自来水,实现了公路、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地就业环境的好转和待遇的提高,外出务工人数有所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数为48883人,下降9.91%,其中出省34418人,下降16.09%,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70.41%。比上年减少7.0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速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7.4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不含德兴铜矿主业,以下均同)实现工业增加值(当年价)12.8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9.35%。工业总产值55.84亿元,增长30.74%。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累计达97.42%,实现全部主营业务收入57.22亿元,增长34.91%,其中:10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金德铅业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1亿元。利税总额5.1亿元,增长46.24%;利润总额3.55亿元,增长73.29%。有色金属、化工、食品和机械制造等四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收入、利税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八至九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达32505.79万度,增长13.26%。

园区工业快速发展。2010年在建企业15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68亿元,增长38.83%。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6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增长29.64%;主营业务收入54.55亿元,增长34.03%;利润总额3.47亿元,增长7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