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上高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5%,居住类价格上涨7.2%,娱乐教育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 六、开放型经济 2010年,全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115个,合同投资总额65.24亿,其中:一产项目1个,二产项目110个,三产项目4个,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亿元(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引进省外工业资金27.75亿元,同比增长18.1%;新批外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6028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1.61亿美元,同比增长45%,稳居全市前列。招商引资的强势推进,为大力培植税源、促进财政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交通、邮电和通讯 全年货物运输量501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周转量3449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9%;全年客运量563万人,增长8.3%;旅客周转量24920万人公里;增长8.9%。 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835万元,增长73.8%,电信业务总收入2797万元,同比下降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525户,移动电话20.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9012户。 八、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92147万元,同比增长2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8148万元,增长2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5136万元,增长16.4%;人均居民储蓄14082元,比上年增加1892元,增长15.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4450万元,增长17.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52563万元,增长14.8%;中长期贷款为211574万元,增长98.3%。 2010年全县保费收入9738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财产保费收入3310万元,同比增长15.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428万元,同比增长10.5%。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2010年,共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个,立项19个,共争取科技经费126万元,其中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3个,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100万元。2010年科技成果推广成效显着,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果申报江西省重点新产品9个。2010年,全县共申请专利25个,其中获得授权专利25个。 2010年,全县共下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对接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及企业,进行农村科技创业和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引进等对接服务。全县科技特派员共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0余个(项),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420期,培训农民286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9万多份,对接户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800元,对接企业增加税收1600多万元,增加效益30%以上。 2010年,积极开展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县委、县政府下发了《上高县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意见》和《上高县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2010年工作方案》。围绕全县5大产业,着力培育了江西金利隆橡胶履带有限公司等1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8家进入了市级行列。围绕优势产业,实施了3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其中2个项目列入了市重大高新产业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涉及技术费用700余万元,县政府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南昌大学签订科技合作战略性框架协议。 2010年,培育2个市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共有科技人员3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拥有科研装备价值340余万元,开发新产品5项,研发投入110万元。 2010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5所,小学127所。在校高中生7281人,初中生13983人,小学生23176人,有职业中学两所和特殊学校一所,分别有学生6423人和117人。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全县有中小学教职工2982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1378人。 全县有文化机构场所8个,文化馆(室)20个,群众性文艺组织76个,公共图书馆(室)160个,藏书量19万册,文物保护单位16个。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电视转播发射台、调频广播转播发射台各1座,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4.36万人,覆盖率达99.1%,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4.3万人,覆盖率达99%。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综合性医院5个,卫生院17个。卫生技术人员1183人,较上年增加82人,其中,有执业医师431人,注册护士447人,药剂人员126人,检验人员56人。年末实有病床1007张。有万元以上设备507台,总价值达到6152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下的484台,50-100万元的12台,100万元以上的11台。村级卫生室26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13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县年末总人口(公安年报)351607人,同比增长0.76%,全县人口出生率12.08‰,比上年增加1.4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66‰,增加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42‰,比上年增长1.4个千分点。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267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057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6482元,人均增加811元,增长14.3%。全县在职职工人均劳动报酬18477元,比上年增长13.8%。 民生保障落实有力。江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上高基地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金蓝领工程培训计划有效实施,培训劳动力1.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544人,城镇就业率达97.5%。城乡低保得到加强,保障对象扩大到1.9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城区提高到250元,农村提高到110元,五保户供养提标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改造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开展城乡困难群众“一站式”医疗救助工作试点,建立贫困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光明·微笑”工程扎实推进,完成白内障患者手术514人。新建廉租房372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82.8万元,有效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