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黎川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5 抚州市黎川县统计局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建设五大基地,确保财政收入三年翻番,五年全面进位”的发展思路和今年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赶超发展,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显着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2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0%。第一产业增加值44000万元,增长6.62%;第二产业增加值69800万元,增长23.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200万元,增长10.57%。三次产业比为27.16:43.09:29.75。

二、农业

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继续平衡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8016万元,比上年增长5.00%(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50161万元,增长3.15%;林业6430万元,增长3.44%;畜牧业22205万元,增长13.21%;渔业16800万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20万元,增长1.74%。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64124亩,同比略降1.4个百分点,总产量148415吨,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稻谷播面323455亩,同比略降0.9%,产量为138404吨,同比下降1.1%;油料播面21616亩,同比下降27.2%,产量为2773吨,同比下降30.7%;蔬菜播种76421亩,同比下降0.8%,产量为85735吨,同比下降0.2%。

畜牧业生产受疫情影响下降幅度较大。生猪出栏137721头,同比下降17.9%,生猪存栏114584头,同比下降3.7%。

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食用菌发展规模达2.0亿袋,实现产值2.3亿元;烤烟产业,全年实际栽种烤烟14348亩,比上年增加204亩,增长1.4%,据县烟草办统计今年收购量为38048.6担(百斤)。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新增12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3259.5万元,比上年增长87.11%。工业增加值57693.8万元,同比增长65.42%;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01.1万元,比上年增长92.76%;实现利税总额21625.4万元,增长208.12%。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490万元,同比增长39.27%。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6790万元,同比增长41.7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额140979万元,同比增长40.66%;房地产投资5811万元,同比增长74.4%。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随着各行政机关大楼的交付使用,新城区正加快拓展开发步伐,冠建开发区域已渐显城市风貌,园区建设全面铺开,‘国安集团’投资区域渐显城市风貌,全县新农村建设各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11万元,房屋施工面积78821平方米;本年新开工面积4260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2115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为27650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34465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衡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7%。按区域分,县级零售额40100万元,同比增长17.46%;县以下零售额28150万元,同比增长17.0%。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企业23600万元,增长17.41%;零售贸易企业38600万元,增长17.33%;餐饮业4590万元,同比增长16.50%;其它1460万元,同比增长15.87%。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成绩斐然。全年引进市外资金总额168800万元,合同外资8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1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县财政收入16033.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46.2%。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738.4万元,增长53.7%;省级财政收入224.9万元,增长107.2%;县级财政收入11070.2万元,增长42.4%;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7687万元,比上年增长34.06%。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信贷结构继续调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136万元,比年初增加20351万元;全县储蓄存款余额126337万元,比年初增加581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9926万元,比年初增加14522万元,全县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支相抵净回笼16321万元,同比增长68%。

八、交通、邮电

公路建设稳定发展。随着“京福高速”的全线贯通,全县共有公路844公里,较上年略有有增加。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1264.3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627.3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36358户,住宅电话年末用户29128户,其中乡村电话用户20938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5700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427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工作有序进行。全县共有中学18所,在校学生13767人;小学98所,在校学生1953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学率62%,高中升学率60%。

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科普讲座230次,发放科普资料13650册,签定技术开发合同4个,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及新技术26项,引进新技术及开发新产品15项。

十、文化、卫生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全县通有线电视的村108个,覆盖率100%。全县公共图书资料图书总藏量达50千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各类卫生机构17个,乡镇卫生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494人,其中:医师214人,卫生防疫人员数59人。医院、卫生院编制床位数319床。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县总人口236949人,出生率13.80‰,死亡率5.97‰,自然增长率7.83‰。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071.3万元,比上年增长36.02%,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098元,比上年增长32.95%。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91元,比上年增长12.46%。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1.35平方米,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18.38%,农村恩格尔系数55.7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数1249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0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数17564人,农村传统救济18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5813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0300人。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农村敬老院(含光荣院、福利院)单位17个,床位1192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62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