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万载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5 宜春市万载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县攻坚克难谋发展、和蔼奋进创辉煌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方面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5759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9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089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0.4%、19.9%、13.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2.5:50.9:26.6调整为19.4:55.7:24.9。年人均GDP达到11393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首次跃上六亿元台阶,达到65276.8万元,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548.9万元,增长28.6%。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有十一个,其中财政收入超二千万的乡镇达八个(康乐街办、黄茅镇、株潭镇、潭埠镇、双桥镇、三兴镇、鹅峰乡、马步乡)。财政总支出130939万元,增长20.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偏小,人均指标偏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仍较艰巨;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等。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2095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种植业92200万元,与上年增长4.7%,林业产值23463万元,比上年增长0.7%,牧业产值76644万元,增长15.7%,渔业产值15533万元,增长1.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8.8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9.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5.39万吨,比上年减少1.7%,其中:早稻9.44万吨,比上年减产0.4万吨,晚稻14.38万吨,比上年减产0.09万吨;油料总产量6993吨,比上年增产37吨,蔬菜总产量12.68万吨,比上年增长13.4%,水果总产量3529吨,比上年增长14.2%。

为了把有机农业做强做大,县委、县政府把有机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与财政增长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多元投入综合开发。按照“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构想和“打造江南有机农业第一县”的目标要求,发展至今,全县经过欧盟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耕地面积已达到4.7万亩,野生采集面积达到17.1万亩,有机认证总面积达到21.8万亩,占全国有机认证面积的7%,目前,万载县已成为江南最大的有机水稻、有机木姜、有机欧洲小葱生产基地,有机稻、木姜、小葱、百合、竹笋、蜂蜜、山茶油等29个品种经过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有机认证,有6家企业取得有机加工资质认证。经过十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全县有机农业已成为继花炮产业之后又一强县富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72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350公顷,幼龄抚育面积9720公顷。全年木材产量37755立方米;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901公顷。全县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3.1%,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卓有成效。

畜牧业生产逐步由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全年共出栏生猪34.9万头,比上年增长8.5%,羊出栏12.6万头,比上年增长3.7%,兔出笼105.8万只,增长16.5%。全年肉类总产量36486吨,比上年增产5940吨,增长19.4%,年末生猪存栏19.6万头,羊存栏0.9万头,兔存笼62.3万只,家禽年末实有1.2万羽。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6000吨,和上年持平,养殖产量13500吨,增长3.8%。养殖面积36000亩,增长4.8%。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5600吨,特种水产品主要有:泥鳅、黄鳝、鲶鱼、黄颡鱼、鳜鱼、乌鳢、鲈鱼、克氏原螯虾、鳖、蛙等。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农村新修水泥公路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8760亩,基本农田保护率89%。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0万千瓦,农村用电量为6589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完成工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7亿元,增加值20.2亿元,按可比价分别比上年增长35.9%、23.5%。

工业运行质量显着提高。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2亿元,利润8.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90.6亿元,增长34.2%。

工业园区迅速发展。园区内已开工企业66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4155万元,工业销售产值45449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66103万元,上缴税金26644万元,实现利润33595万元,从业人员22973人。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统计口径内全年实现建筑总产值12885万元,竣工产值13002万元。全年共完成施工房屋面积19.3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8.4万元,统计口径内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23万元,实现利润141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县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抓手,狠抓产业招商不放松,紧盯项目落地不松懈,开放型经济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55亿元,增长36.8%。一年以来,重点打造农村综合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跑项争资和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龙河公园、康乐休闲公园、西屏山公园、滨江路、东门环岛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居住、商务、服务等功能不断完美,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农村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161万元,增长18.9%。其中:县的零售额108392万元,同比增长18.8%,县以下的零售额70769万元,增长19.0%。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56138万元,增长17.1%,餐饮业23023万元,增长36.9%。

个体工商业平稳发展。2010年末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8885户,从业人员20665人,注册资金25540万元。本年新增个体户187户,从业人员359人,新增注册资金537万元。全年城乡私营企业1193户,雇工人数27775人,注册资金192895万元。个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