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5 宜春市樟树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引进境外资金46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7%,比年同期提高0.97个百分点;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1.46亿元,同比增长13.37%,比上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对外贸易出口额166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5%。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完成旅客运输量450万人,增长0.7%;完成货物运输量9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9.0%。货物运输周转量195540万吨公里,增长95.7%。其中,铁路运输周转量41782万吨公里,下降9.0%;公路运输周转量132150万吨公里,增长221.6%;水运运输周转量21608万吨公里,增长67.4%。旅客运输周转量37424万人公里,下降1.8%。其中,铁路运输周转量23384万人公里,增长1.4%;公路运输周转量14040万人公里,下降6.5%,樟树港埠货物吞吐量104.5万吨,比上年增长200.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418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邮政业务量3883万元,下降1.7%,固定电信业务量4508万元,增长4.8%;移动电话业务量11027万元,增长9.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3968门。固定电话用户77778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616户,乡村电话用户45162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0200户,年末达到250000户。宽带网用户达到26687户,增长71.2%。

全年共接待来樟旅游观光者16.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海外人士0.07万人次,增长10.0%;旅游总收3594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外汇收入21.54万美元,增长24%。

七、金融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93.05亿元,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42亿元,增长19.2%。金融机构货款余额40.68亿元,比年初增加9.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货款27.46亿元,增长21.0%;中长期货款12.47亿元,增长57.6%。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35亿元,比上年下降2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5亿元,增长40.9%;人寿险保费收入0.80亿元,下降39.0%。支付各类赔款0.57亿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财产险赔款0.27亿元,下降4.0%;人寿险赔款0.30亿元,下降9.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9450人、18320人和4357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458人,特殊学校在校生279人,拥有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13946人。高考再创佳绩。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4071人,录取率为72.08%,比去年提高5.04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上线人数比去年分别提高39.8和16.3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科技项目计划2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通过鉴定验收10项,获得地区以上奖励4项。共新增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68亿元,可比增长16.06%。全年专利申请量108件,专利授权量88件。全市新增省着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2个,被评为“2009中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并位列第41位。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在四特酒公司设立,四特酒制造标准成为全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标准。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专业剧团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29个。全市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19个,有线电视用户33120户,其中农村用户13120户。樟树剪纸、药都药膳、四特酒制作及中药炮制技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疗养院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2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034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7人、注册护士669人。新建了经楼、昌付、中洲、大桥等卫生院住院大楼,阁山及城关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市、区)”。

全年全市在地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得128枚金牌、10枚银牌和43枚铜牌。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参加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得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年年末总人口54.38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7110人,出生率13.04‰;死亡人口2993人,死亡率5.49‰;自然增长7.55‰。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61元,增加618元,增长1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717元,增加1351元,增长6.6%。

全年全市共投入民生资金2.4亿元,比上年新增6000万元,圆满完成了宜春市下达的八大项民生工程任务。共发放小额担保货款2242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596人,占目标任务的10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900人,占目标任务的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639人,超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3%,超目标任务13.3个百分点,基金使用率达112.5%。为1270名白内障患者及74名唇腭型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治疗。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及教科书费58534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数1359人。新增廉租住房336套。

年末共用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个,提供床位2603张,收养人数2286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1636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488.4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率达85.1%。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市工业废水治理设施43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5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9.3%。工业废气治理设施72套,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7.9%,氮氧化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1%;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9.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52万吨,综合利用量12.44万吨,综合利用率99.36%。

全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沿江大道、药都大道和杏佛路进行夜景亮化,完成亮化建筑物200多栋;对药都南大道实施了油路改造,共完成油路铺设13.58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及管网建设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行;城市“11238”公共绿地建筑工程全面推进,新增绿地面积8.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58%,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

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39起,比上年下降43.5%;死伤人数73人,比上年下降29.1%;经济损失7万元,比上年下降58.8%。共发生火灾事故243起,比上年下降2.0%;经济损失329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年企业生产没有发生死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