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樟树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着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1.97亿元,可比增长17.1%,比全省高出4个百分点,比宜春市高出3.6个百分点,连续七年实现11%以上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66.63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5.41亿元,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7.0:56.5:26.5调整为16.4:54.6:29.0。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67.49亿元,增长17.5%,占GDP的比重达55.3%。 全年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收2.49亿元,增长2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增长26.7%。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位列第八位,比08年前移3位。税收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税收总收入11.56亿元,增长18.0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4.85亿元,增长27.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9.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40.5%。 年末从业人员32.11万元,增长3.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80人,城镇就业率达到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494人,解决“4050”人员就业人数680人。 二、农业 粮食连续六年实现增产,全年总产量54.1万吨,增长4.8%,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先进县(市)”称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9725公顷,比上年增长0.8%;油料种植面积21615公顷,增长22.2%;棉花种植面积167公顷,增长65.3%;中药材种植面积2568公顷,下降0.7%;蔬菜种植面积8657公顷,下降12.3%。建成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137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6个,张家山蛟湖1200亩蔬菜基地被评定为省级无公害化蔬菜基地。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2万亩,建立高产油茶基地1.2万亩,被列为全省高产油茶良种基地、全省樟树产业发展基地。全年肉类总产量8.21万吨,增长9.1%,其中猪肉增长10.9%。生猪出栏80.0012万头,增长11.0%,再次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生猪存栏42.0025万头,增长29.6%;家禽出笼998.22万羽,增长3.4%;家禽存笼329.09万羽,增长5.3%。全年水产品产量4.04万吨,下降3.9%。 年末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业化龙头企业53家,增长6.0%;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3家,樟树三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吸收为会员,地产药材吴苵萸成功申报国家地域标志保护产品。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3310公顷,减少有效灌溉面积1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7.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6.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9.08万千瓦,增长8.0%;联合收割机达618台,增长22.9%。实际机耕面积89986公顷;机械收获面积63488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4296吨,增长1.2%。完成小农水建设项目1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处,受益人口8200人,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40家,全面完成了95个新农村建设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临江镇成为宜春市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样板,再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16.9%。支柱产业保持较快发展。药业、酒业强劲增长,酒业、药业完成税收分别为3.8亿元和2.4亿元,分别增长34.4%和29.4%;盐化、机械五金制造业也实现了快速回升,盐业、机械五金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7.1亿元和17.2亿元,分别增长8.69%和43.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白酒4.14万千升,下降30.86%;精制盐137.7万吨,增长2.7%;中成药4016.58吨,增长62.2%;电动葫芦1836台,增长6.9%;单双梁起重机1272台,增长15.7%;香料980.3吨,增长20.1%;水泥25.77万吨,增长2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35%,比上年下降0.8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实现利税13.87亿元,增长0.17%。工业经济效益指数251.57,比上年提高9.2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总数达102家。2009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9.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8.8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竣工率为4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20亿元,增长48.5%。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1.1亿元,增长42.0%;更新改造投资15.3亿元,增长134.1%;房地产开发投资3.83亿元,同比下降14.2%。全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1.24亿元,同比增长36.1%,工业投资占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63.89%。 全年全市施工项目、本年新开工项目和投产项目分别达到182个、162个和136个,同比分别增加72个、71个和45个,同比分别增长65.5%、78%和49.5%。全年全市当年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5个,完成投资42.37亿元,增长144.2%;当年竣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完成投资33.04亿元,增长43.2%。全年开工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是近年来形势最好的。投资15亿元的四特“两城“和一期投资35亿元的宏宇能源循环经济园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宽及赣江双桥建设全面开工并进展顺利;草溪河治理工程城区全线贯通;盐化基地220KV变电站、博物馆升级改造等19项全面完成;盐化基地铁路专用线及货物等工程进展顺利。 全年房地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商品房竣工面积43727平方米,下降66.5%;商品房销售面积140322平方米,增长71.1%;商品房销售额28873万元,增长87.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城乡看,城市市场13.53亿元,增长17.6%;农村市场13.34亿元,增长2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4.71亿元,1.53亿元,分别增长18.1%和30.0%;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63亿元,增长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