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井冈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09-04 吉安市井冈山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市争上游、全省创特色”为目标,深入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三区”战略,按照“做大旅游、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一、综合

经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1.11亿元,同比增长14.5。分季度看:全年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3、15.5、16.1和14.5,全市经济呈平稳增长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192元,可比增长19.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8亿元,下降1.8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1亿元,同比增长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3.6,拉动GDP增长6.3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5.22亿元,增长18.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9,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11.18∶39.9∶48.92。其中,三产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可比增长15.2,高出“十五”时期3.6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平均增长7.1、24.3、1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2∶30.2∶51.6调整到2010年的10.18∶39.9∶48.92。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占GDP的比重为11.99,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69亿元,增长37.1,其中税收收入2.15亿元,增长42.7,占一般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9.93,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十一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4.7,高出“十五”时期10.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高出“十五”时期8.8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提前2年完成“十五”规划目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47,比上年上涨3.47。从八大类别看,食品类价格小幅上涨7.76,其中粮食下降0.91、水产品、鲜菜、肉禽及其制品分别上涨20.28、19.69、4.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02;衣着类价格上涨0.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上涨1.5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下降0.35;居住类价格上涨4.8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4。

年末全社会就业人员11.09万人。分三次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8万人、2.12万人和3.17万人。单位从业人员18590人,新增加33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人,登记失业率0.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7726人,上涨1.97,年平均工资17508元,增长2.45。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亿元,可比增长7.12。全市共有17个乡镇,乡村总户数2.56万户,乡村总人口113326人。

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67569人,乡村从业人员57949人,常年外出(离乡)的从业人员22630人,其中出省从业的15601人。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8145公顷,实有耕地中水田面积753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71351吨,比上年增加426吨,增产0.6;油料产量1668吨,增长4.4;水果产量3293吨,增长0.29;水产品产量3348吨,增长0.29;全市生猪出栏56637头,增长7.09,生猪存栏47175头,增长38.63;出笼家禽8087百羽,下降0.8;全年出售和自宰肉用牛7023头,下降7.8;牛肉产量786吨,增长3.1;年末牛存栏11767头,下降28.5。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97万千瓦,增长5.1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1.73万千瓦,下降7.5。拥有柴油机936台,增长7.2;农用水泵485台,增长1.4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7946公顷和1829公顷;农村用电30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6。

全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3.64亿元,增长36.3;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18647万元,增长2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79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7.2。年末全市共有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同比增长11.53。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80,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按行业分,股分制企业经济增长40.36,非公有工业增长37.7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3.69,重工业增长47.51;按企业规模分,中型企业增长16.87,小型企业增长17.7。

规模工业企业用电量0.84亿度,增长10.5,其中非国有企业用电0.78亿度,增长11.2。

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6.01,同比提高29.8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亿元,增长31.8,产销率达到94.5;实现利税总额1.97亿元,增长53.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0.57亿元,增长29.4;农村投资完成4.61亿元,增长35.5。全年施工项目125个,新增固定资产1.07亿元,增长31.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4亿元,增长3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7亿元,增长4.6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7亿元,增长17.9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4亿元,比上年增长0.54。商品房施工面积5.26万平方米,下降2.05,其中住宅4.93万平方米,增长4.23;商品房竣工面积3.54万平方米,下降13.65,其中住宅3.49万平方米,下降4.09;商品房销售面积4.26万平方米,下降22.8,其中住宅4.12万平方米,下降18.9。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4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34亿元,增长18.5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83亿元,增长12.3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6亿元,增长50.7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07.18万美元,同比下降44.8,其中,出口197.85万美元,进口9.33万美元。

全年新签外资项目数1个,实际引进外资项目1个。合同引资1800万美元,实际进资1120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全市公路实现货物运输量126万吨,增长5,货物周转量12600万吨公里,增长1;发送旅客220万人,增长39.1,客运周转量10063万人公里,增长4.2。铁路(井冈山站)全年发送旅客25.24万人,到达旅客50.5万人。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881.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211辆(不包括摩托车及低速车),其中私人汽车102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