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吉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4 吉安市吉安县统计局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复杂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的目标,按照“融入中心城区,提升‘三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争先进位”的工作思路,坚持大开放战略、工业强县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152万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180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99190万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184782万元,增长15.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达15661.3元,比上年增加2900.2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3.6:51.4:25调整为21.1:54:24.9,二产比重比去年底提高2.6个百分点。

全县财政总收入大幅增长,突破10亿元,达10.31亿元,比上年增加3.11亿元,增长4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增长37.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均列全省第17位,比2009年提前1位。全年税收收入完成9.0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7.9%,提高4.69个百分点。

2010年物价涨幅较大,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加快,自秋季开始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类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运行,通胀管理压力不断加大。全县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1.81%,上半年上涨1.76%,前三季度上涨2.3%,9月和12月涨幅均达3.2%,全年平均上涨2.8%,比全国平均上涨水平低0.5个百分点。八大类中,总体呈现“四升四降”格局,全年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涨幅最大,分别上涨7.81%、6.27%。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039万元,增长18.4%,其中种植业产值100117万元,增长17.7%;林业产值18288万元,增长11.8%;牧业产值129624万元,增长21.7;渔业产值16383万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27万元,增长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5423公顷,比上年增加53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08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821公顷。

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6.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2%。粮食总产量43.01万吨,比上年增长1.4%,总产量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全年肉类总产量88650吨,增长30.5%,生猪出栏500290头,增长45.5%,年末生猪存栏327125头,增长44.2%;出售和自宰肉用牛84346头,年末牛存栏100597头,增长5.6%;出笼家禽250535百羽,增长42.9%,年末家禽存栏77309百羽,增长37.9%;水产品产量18109吨,减少1091吨。

农业产业化提速增效。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松脂五大农业产业更具特色。推广横江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1万亩,重点打造了横江葡萄谷项目,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超过3万亩,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新发展合作养鸡户300户,全县合作养鸡户3012户,户均年纯收入达3万元,荣获全省整合财政资金支持肉鸡产业试点工作先进县。新建猪栏舍4万余平方米,冷配母牛3.14万头,新造湿地松工业原料林基地2万亩,全年加工树脂1.2万余吨。全年新增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135家,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永和堤加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8900万元;银湾桥、江口、福华山三座中型水库及长流、西山等10座小(一)型水库顺利通过验收;鸭塘、洪坑等1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正在施工中,修复水毁水利设施106处,完成敦厚防洪堤加固。投入1728万元,实施1.9万亩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2.9公里,新增通水泥路自然村188个,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100%改渡建桥(大江大河以外),完成投资7200万元。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76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快速强劲。辖区内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27316万元,增加值348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5%和28.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821万元,比上年增长35.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46.7%。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总量达到8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利润9.7亿元、利税16亿元,分别增长31.9%、64%和46.1%。工业用电量2.39亿度,增长12.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404%,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9.8万吨标准煤,售电量34119万千瓦时,增长13.7%;啤酒69522.5千升,增长2.6%,哇哈哈软饮料51961吨,增长24.6%,混合饲料52720吨,增长2.33%;原煤产量达48.9万吨,松节油1489吨,水泥28.5万吨,铁精粉120.9万吨。

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年内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5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年末园区从业人数达25930人,新增就业人数2505人,同比增长6.4%;全年帮助园区企业融资1.5亿元,解决企业用工9000多人;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分别增长18.3%、33.6%和27.1%,进入全省一类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行列。

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109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2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2623平方米,增长46.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080平方米,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1亿元,增长31.5%,规模以上投资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4.9亿元,增长5.2%。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达36.9亿元,增长1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亿元,开发面积21.35万平方米,增长60%,商品房竣工面积6.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2亿元。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编制完成《吉安县城区域城乡统筹规划》(2008—2020年)以及城北新区、凤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县城控规覆盖率达98%;县城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8个,完成投资近4亿元。庐陵大道景观提升、城区道路改造、城关新农贸市场、烈士纪念馆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天祥公园、曙光公园工程基本完工;城北新区一期路网工程完成征地1600多亩,二七路、天祥北路、吉州路、富川路建设完成投资2600万元;垃圾处理场完成填埋库区、调节池的开挖和管理用房建设,完成投资1445万元;物流园完成征地820亩,主干道和综合大楼开工建设;房地产开发21.35万平方米,增长60%。创卫活动持续不断,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投资500万元新建了一批环卫设施。以县城为中心、周边四镇联动的“一城连四镇”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清洁工程示范启动,污水处理先行试点,客运班线全面开通。全县乡镇总体规划编制率100%,新上圩镇建设重点项目33个,一批文化休闲公园、福利院、农贸市场、商住小区、汽车站、自来水工程、便民服务中心等在建或竣工。84个新农村点共调拨水泥1.6万吨,新修村主干道90.3公里,硬化巷道14.4万平方米,拆除各类建筑10.5万平方米,整修房屋3.8万平方米,完成改厕3517座,完成改水3713户,建沼气池565座,村庄人居环境有效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