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全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4 赣州市全南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南县经济在复杂环境中逆势发展较快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四个全南”的奋斗目标,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全南县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呈现出“发展持续向好、效益加快提升、动力不断增强、结构加快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271115万元,增长13.2%,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4799元,同比增长1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62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21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91332万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2.9:42.8:34.2调整至2010年的21.5:44.8:33.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6561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9%提高到61.1%。

二、农业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498万元,同比增长4.83%,比2005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分别达到53836万元、6366万元、21665万元、9975万元,分别增长5.12%、5.05%、1.41%、11.1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78万亩,比上年增长1.01%;油料作物面积1.84万亩,增长3.54%;果用瓜面积1.04万亩,下降3.87%;茶园面积0.14万亩,下降22.86%;桑园面积0.89万亩,增长3.53%;果园面积5.25万亩,下降1.32%;蔬菜面积9.05万亩,下降5.84%。

全年粮食产量6.70万吨,增长1.71%;油料产量0.36万吨,增长11.10%;果用瓜产量2.28万吨,增长7.42%;蔬菜产量16.26万吨,下降5.52%;水果产量4.63万吨,增长8.21%,其中柑桔产量4.04万吨,增长10.47%;脐橙产量0.9万吨,增长11.65%。

全年肉类总产量12446吨,增长5.26%。生猪年末存栏67610头,下降17.75%,生猪出栏108244头,下降5.98%;出栏肉用牛3748头,增长2.6%;出栏肉用羊1033头,增长5.19%。全年水产品产量7575吨,增长2.2%。

全年造林面积3657公倾,增长122.45%,森林覆盖率达到81.78%。木材采伐量达4.4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达78.46万根,同比分别增长77.69%和159.20%;林产品中板栗产量达637吨,竹笋产量达135吨,同比分别增长65.03%和9.76%。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22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25455万元,同比增长59.19%;实现销售产值323278万元,增长60.21%;产销率达到99.33%,较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72776万元,增长26.87%,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生产钨精矿2882.39吨,下降0.95%;生产饮料酒1860.46千升,增长115.18%;生产丝41.8吨,下降39.94%;生产胶合板6949立方米,增长1.42%;生产粗钢49141吨,下降1.99%;生产油漆642吨,增长20.45%;生产水泥7.36万吨,增长33.58%;生产打火机23900万只,下降22.38%;生产服装2329万件,下降7.58%;供电量19582万千瓦时,增长39.3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22325万元,增长64.22%;利润总额19962万元,增长94.16%;利税总额35564万元,增长90.1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256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8448万元,增长31.03%,城镇和农村的投资额分别是100226万元、18222万元,分别增长26.32%、64.88%。

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698万元,为上年的9.01倍;第二产业投资53840万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51910万元,增长40.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933万元,比上年增长88.40%。房屋施工面积45.12万平方米,增长78.15%;房屋竣工面积13.68万平方米,增长202.9%;商品房销售额27487万元,增长72.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21万元,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799万元,增长1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21万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70016万元,增长16.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905万元,增长32.2%。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3732万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481万元,增长39.2%。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4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96%。其中货物出口5976万美元,增长16.08%;货物进口448万美元,下降9.16%。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14个,实际进资112600万元,同比增长8.06%,实际利用外资4137万美元,下降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9753万元,同比增长34.4%。

全年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666.29公里,旅客发送量158万人,增长4.64%;旅客周转量13384万人公里,增长6.75%;货物运输量197万吨,增长2.07%;货物周转量15769万吨公里,下降1.44%。

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06万户,比上年增加1265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83万户,减少4735户;移动电话用户8.23万户,增加6000户。

全年旅游人数达到36.57万人次,为上年的3.45倍。旅游收入21000万元,为上年的3.12倍。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33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其中国税系统征收15498万元,增长36.55%;地税系统征收10000万元,增长20.02%;财政系统征收7691万元,下降25.5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060万元,增长3.7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6141万元,比年初增加5191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36058万元,增加18299万元,储蓄存款176358万元,增加2075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9750万元,比年初增加3221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45933万元,增加17049万元;中长期贷款83817万元,增加15665万元。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年末拥有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6950人,专任教师523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994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68所,在校学生13756人,专任教师814人。投入1300万元新建并投入使用县第二小学,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

全年新建成50家农家书屋、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小型综合文化体育广场26个。新农村“文化中心户”923个,组建村业余剧团26个,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队7个,全年开展了“全面展开,加快发展,追赶跨越”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15场,送戏下乡102场。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数2.88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提高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