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都昌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4 九江市都昌县统计局

2010年,都昌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五年奋斗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强攻工业、决战园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加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突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9963万元,比上年增加89503亿元,增长14.2%,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9011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5000万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5952万元,增长3.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7:43.3:28.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

乡镇经济蓬勃发展。一是主导产业各具特色。五年来,各乡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了一批特色产业。大港、左里、中馆、狮山、万户、徐埠、西源等乡镇的林果、药材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汊港、芗溪、西源、大沙、汪墩等沿湖乡镇水产养殖迅猛发展;苏山、中馆、北山、大树、和合、土塘等乡镇的畜禽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周溪珍珠实现养殖规模、加工效益双提升,贝类饰品马赛克成功申报专利;苏山、春桥石材和多宝的型砂等矿产产业效益稳步提高;大港、中馆、阳峰木具制造等产业呈聚集发展之势;鸣山、春桥等乡镇的服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南峰豆参、鄱湖银鱼等特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二是财源支撑日趋稳健。围绕全县决战工业主战略,各乡镇在狠抓招引工业入园项目的同时,大力推进返乡创业,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精心培植支柱财源。2010年,各乡镇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5个。全县有13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500万元,其中都昌镇超千万元,汪墩乡、大树乡超2000万元,蔡岭镇达3700多万元。三是集镇面貌明显改善。积极策应县城创卫,各乡镇狠抓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美化绿化,乡镇集镇面貌明显改观,呈现出蔡岭、汪墩、大树、徐埠、中馆、左里、三汊港等一批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亮点集镇。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作为一个欠发达县区,我们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水平依然偏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依然不高,拉动经济发展、支撑地方财政的骨干型和税源型大项目依然不多,工业“短腿”的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此外,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依然存在。认真解决好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完成农业总产值249050万元,增长4.8%,完成农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6.0%。完成粮食总产量7.69亿斤,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第六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被列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基地县。珠贝产业快速发展,成功续创中国淡水珍珠之乡。农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46.6万亩的水稻、油菜基地被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0个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一大四小”工程造林5.33万亩。

林业生产不断更新。年末人工造林面积3120公顷,其中用材林860公顷,经济林165公顷,防护林2675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采伐1.35万立方米,油茶籽200吨。

渔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85728亩,增长1.6%;水产品产量71528吨,增长1.87%;其中养殖产量55192吨,增长0.76%;捕捞产量16336吨,增长5.8%。

三、工业经济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当年新增2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增长27.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4亿元,增长53%,实现了“三年决战工业100亿”首年初胜。完成利税3.1亿元,增长63.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好于往年,工业产销率为100.0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全年园区工业企业66家,完成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164.2%,上缴税收8637万元,增长74.8%,安置就业2万多人,全年新增入园项目85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

全年实际引进内资16.9亿元,增长78.1%,外贸出口完成7092万美元,增长1.1倍,实际利用外资4599万美元,增长40.3%。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投资5亿元的奥普新塑业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下了都昌重大项目建设速度的新记录。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增加。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5亿元,增长30.1%。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18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开工项目1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8个,其中工业项目69个。2010年都昌围绕三年城市建设投资20亿的奋斗目标,已经开工建设投资23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老城区主干道改造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是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老城区道路改造项目。项目总里程12公里,罩油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资1.25亿元的建材大市场是我县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功能最齐的家居建设大市场;首期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98.6亩的鄱湖国际珠贝城将为整合都昌珠贝产业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将鄱湖珠贝打造成为区域品牌。县城向西、向南发展态势已初现端倪,拉开了城区建设5-10年、20-25万人口规模的发展框架,这也标志着我县城市建设南区、西区“两翼齐飞、迎向鄱湖”的蓝图已经绘就。项目当年工程完工率为79%。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保持平稳。2010年全县共运输客运量256.69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8.5%;其中公路255.6万人次,增长8.7%,水路1.09万人次,下降17.4%。完成客运周转量17177万人公里,增长4.1%;其中公路17056万人公里,增长4.1%,水路121万人公里,增长4.0%。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445.8万吨,增长4.7%,其中公路166.2万吨,增长17.6%,水路279.6万吨,下降1.7%。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22325万吨公里,同比下降1.1%,其中公路8115万吨公里,增长7.4%,水路114210万吨公里,下降1.6%。

邮电通信业稳步运营。全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64万元,同比增长20.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20万元,增长2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1730户,增长3.4%,移动电话用户206635户,增长20.5%。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7部。比上年增加了5部。

六、贸易经济

贸易消费活跃有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13732万元,增幅达到21%。按地域:县城累计零售总额143507万元,增幅为22.3%;县城以下的镇(乡)、村累计零售总额70224万元,增幅为18.5%。县以下的消费市场发展增幅要比县城消费市场发展增幅高3.8个百分点。按行业:批发业累计零售总额15048万元,零售业完成170895万元,住宿业完成2190万元,餐饮业完成25597万元。外出旅游消费热潮继续高涨、浓郁。2010,全县旅游总收入(包括相关服务业总收入)完成2.88亿元,吸纳游客2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县外出旅游人数达9250多人,外出旅游消费总量达3100多万元。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换代,步入了“快速跑”阶段,正进入一个以教育、购房、买车为首要内容的消费时期。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私人小轿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私家小轿车8000多辆。平均每30户拥有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