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柘荣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完成全年计划100.6%,比上年增长29.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1%,比“十五”期间快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亿元,是2005年的2.52倍,完成全年计划,比上年增长31.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1%,比“十五”期间快12.2%。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完成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全县房地产投资完成1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完成全年计划171.1%,比上年增长72.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0.7%,比“十五”期间慢6.3%,销售商品房4423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销售均价3078元,比上年增长6.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是2005年的1.9倍,完成全年计划94.2%,比上年增长13.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3%,比“十五”期间快5.5%。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7.4%。 全年实现出口总额1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按验资口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4.8%。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运周转量11488万吨公里,增长8.7%;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60.8万元,下降9.6%;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125万元,增长10.2%。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东狮山青云宫至灵岩宝洞游步道、天仙瀑布景观和东狮山道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区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乍洋九龙井景区、中华游氏文化园初具规模。 七、金融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8.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20.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中学11所,219个班级,在校学生数8160人,毕业生数2824人,招生数2430人,在岗教职工数604人,女性229人,其中专任教师516人;高中2所,在校生数2695人,毕业生数811人,招生数791人,在岗教职工数180人,女性66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1251人,毕业生数361人,招生数363人,在岗教职工数121人,女性49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全县共有小学校数15所,159个班级,在校学生数5613人,毕业生数1345人,招生数954人,在岗教职工数606人,女性313人,其中专任教师527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共有幼儿园23所,114个班级,在园幼儿数3810人,离园幼儿1055人,入园幼儿1215人,在岗教职工数314人,女性291人,专任幼教175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楼项目11个,完成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建设,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双高普九”扎实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上本科线人数突破900人大关。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联合国UNDP项目完成验收,被列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有效对接科技项目成果35项,加强企业技术改进,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7项,财政科技投入835万元,增长65%。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81人,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16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8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县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剧院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建成“农家书屋”60家,藏书总量达70多万册,光盘6000多张,年接待读者约3万人次。“农家书屋”覆盖全县60个行政村。柘荣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举跃升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完成全县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改造任务的县。建成“柘荣特色产业文化馆”,展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有海西药城、柘荣刀剪、柘荣剪纸、生态文化旅游和柘荣名茶展区。东源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县共建成48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点,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长足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组团参加宁德市纪念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暨第二届城市社区运动会,获得了乒乓球团体赛第三名,三人制篮球、拔河比赛第六名。组团参加宁德市第八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参加11体育大项的展示,经过“老年健儿”的奋勇拼搏,夺取了女子象棋的金牌,并代表宁德市参加福建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女子个人太极拳和女子个人太极剑均获得银牌;同时还获得了乒乓球团体、象棋男子团体、柔力球团体、门球团体等四个银牌。 2010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5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8个,县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精神病防治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共有卫技人员321人,其中医师120人,高级医师12人,中级医师47人。实施8~15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4745人;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4.8%以上;2010年城镇居民合并新农合制度统筹,全年报销补偿7370人次,累计补偿金额1177.08万元,2010年全县参合人数8.4543万人,参合率达到96.47%。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92元,是2005年的1.7倍,完成全年计划106%,比上年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快6个百分点,增幅排全市第一,“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年均增幅比“十五”期间快5.5%。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800元,比上年增长7.5%,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3869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民人均现金总支出5207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95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10年末,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6854人,其中当年扩面人数为724人,离退休人员98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430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69人;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2417人,其中新参保人数174人,发放人数为2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累计参保9146人,其中农民工参保148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累计参保16237人,享受待遇1580人次。失业保险累计参保3199人,享受待遇106人次;工伤保险累计参保3410人,其中企业参保2939人,享受待遇12人,事业单位参保471人;企业生育保险累计参保2231人,享受待遇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