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瑞昌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开放型经济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外资5999万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现汇进资5284万美元,总量排全省县级第二,外资现汇比例排全省第一,首次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 五、物价和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亿元,同比增长19.5%。按地区分:城镇15.4亿元,增长20.4%;乡村4.6亿元,增长16.6%。按行业分:批发业1.5万元,增长26.0%;零售业16.2亿元,增长23.0%;住宿业0.2亿元,下降59.9%;餐饮业2.1亿元,增长13.0%。 物价持续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0,非食品价格指数为101.6,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1,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01.8。“八大类”呈现出“七升一降”的趋势,食品类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升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4%,交通和通信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7%。上升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食品类,上升5.5%。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6268万吨公里,其中,公路45320万吨公里,水运10948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4926万人公里,其中,公路24850万人公里,水运76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650万人,公路货运量630万吨;水运客运量15.2万人,水运货运量56.3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50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967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160万元,增长5.8%;邮政业务收入2297万元,增长1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8329户,比上年末减少1411户;移动电话用20.2万户,新增2.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430户,比上年末增加5064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93626万元,居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增长47.4%,占GDP比重为14.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税收收入85687万元,同比增长48.2%,占财政收入的91.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709元,比上年增长55.5%,其中完成税收收入49768万元,同比增长58.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6.2%;全年财政支出124126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52万元,教育支出2361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493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90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092万元。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4741万元,比年初增加125391万元。其中,企业存款134844万元,比年初减少4035万元,储蓄存款404913万元,比年初增加7416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93640万元,比年初增加5773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28123万元,比年初增加10539万元;中长期贷款271817万元,比年初增加47197万元。 八、文化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九江市高考文科状元、理科应届状元桂冠均被我市考生摘取,市二中两名考生录取清华大学,4人获得九江殷氏奖;四中整体搬迁全部完成,新组建容纳3000人的铜城学校;投入427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项目21个,投入272万元更新教学装备,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活力。职业教育得到发展,使一直受到歧视的职业教育开始拥有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 文化建设力度加大。随着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瑞昌画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赣北之声电台、艺术中心管理处、群众文化联络办公室、星艺培训中心等6个专业文化机构和500多人的中老年人艺术团也相继成立;《铜岭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遗址保护列入国家“十二五”百大遗址保护项目投资计划;瑞昌剪纸作为我国“文化使者”应邀赴美国、日本、德国展出,田园公司剪纸作品《八十七神仙图》精彩亮相世博会;乡村办起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周俊军为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摄制工作顺利完成。 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投资4000万元的新中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投入3400万元,建立并完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保障机制;投入810万元,完成9家卫生院、20个村级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6家零售药店设立国家基本药物专柜,实现基本药物零差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试点覆盖23.9万人,为22.7万人建立健康档案,为3.8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免费保健服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农村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全省中医先进县。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46519人。其中,非农人口117236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4198人,女性为212321人,人口出生率为1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1‰。 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全年单位在岗职工27146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3374元,比上年增加4073元,增长21.1%。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5771元,比上年增加871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41元,增长11.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8%,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46.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11元,比上年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6553元,同比增长7.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8%,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46.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3.8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56亿元;1.2万人达到退休年龄,发放养老金1.6亿元,人均月养老金增至1120元;3.6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基金4000万元;4.5万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0.7万农民参加新农合,统筹新农合资金4605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6.3%,一次性报账率95%;新增城镇就业934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533人,新增政府购买岗位787个。 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升。9655人享受城市低保,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020万元,1.6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40万元;2.2万人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1087.7万元;投入50万余元,为487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8.6%,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市。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快报统计数。 (2)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