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东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运输、邮政和电信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81亿元,增长6.8%。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282万元,邮政业务收入实现422万元,分别增长18.3%、15.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4.9万户,移动电话8.6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1.3万户。 港口营运规模扩大。全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07.33万吨,增长47%。其中:进口货物58.34万吨,增长61.3%;出口货物148.98万吨,增长42.1%。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66072万元,比上年增收23732万元,增长56.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804万元,增长55%;地方级财政收入45268万元,比上年增收16353万元,增长56.6%。国税完成收入25020万元,增长61.8%;地税完成收入30602万元,增长68%。 全年财政支出83141万元,增长2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568万元,增长19.3%;教育支出14897万元,增长47.9%,科学技术支出467万元,增长5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87万元,增长18.3%,医疗卫生支出3865万元,增长0.03%,农林水事务支出18513万元,增长16.5%。 金融信贷运行积极有效,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38亿元,增长37.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87亿元,增长29.1%。各项贷款余额40.37亿元,比年初增投9.92亿元,增长32.6%。其中:短期贷款16.78亿元,比年初增加3.48亿元;中长期贷款23.59亿元,比年初增加6.4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校安工程年度18个项目全部开工,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教育工作通过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高考上线率达93.3%,荣获“2010年漳州市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县”。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2所,当年招生3834人,在校生11228人;小学35所,当年招生1938人,在校生12675人;幼儿园106家,在园幼儿5952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662人。全县教职工(公办)2101人。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评估验收,被评为第四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全年共组织申请专利数36项、获得专利授权数23项,其中辉永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安全登山绳”等两项获得发明专利权;有3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入选2010年度漳州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向上级科技部门申报科技计划项目4项,获准立项3项,支持资金18万元。 十、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 “海峡文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全年新建13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点、6个“农家书屋”,全县“农民健身工程”点和“农家书屋”分别达到44个和23个。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实现电缆传输,村村入网,综合覆盖率达100%,主要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一步加快。 县医院整体迁建步伐加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通过国家级白内障无障碍县检查验收,免费救治重症精神疾病患者338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县现有卫生医疗机构16个,有卫生技术员638人。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参合人数129224人,基金使用率达到91.3%。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7元,比上年增加1700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8487元,比上年增加920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01元,增长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3元,增长15.4%;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5.1%和50.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246元,比上年增加3784元,增长16.8%。 全年发放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种粮综合直补、农机购置等惠民补助资金1.24亿元。完成渔船保险1196艘,渔工责任保险7736人。建设铜陵、西埔城区廉租房125套、经济适用房199套。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养老金,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提高人均补助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由2009年的2851人扩大到4012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开展企业排污专项整治,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扩建双东污水处理厂,完成铜砵氧化塘扩容,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海域整治,基本清除“三湾一区”海域可视范围筏式养殖;继续开展海漂垃圾清理,启动八尺门海域贯通工程。全面推进“家园整理”,61个行政村全部通过省级验收。投入4000万元,实施“三面山”、疏港路等重点部位绿化,更新改造沿海防护林2500亩,海岛环境持续优化美化。 201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7起,同比增加2起,上升8%;死亡人数11人,同比减少6人,下降54.5%;受伤人数9人,同比减少6人,下降40%;经济损失231.9万元,同比增加127.7万元,上升12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4,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78,主要控制指标和相对控制指标均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内。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2010年快报数。 2、本公报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