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晋江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9-03 泉州市晋江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实施群众文化活动“121”计划,成功组织新春晚会、文化三下乡和新春文化活动。在省第23届戏剧会中,《饲牛记》获演剧目奖,市高甲戏剧团两位青年演员获演员奖;市木偶剧团的《掌中木偶专场》获演出奖,同时1人获音乐设计奖,2人获演员奖。在省第六届“武夷奖”中青年演员比赛中,市高甲戏剧团的6位青年演员参赛并全部分获金、银、铜奖。在第八届全省水仙花戏剧比赛中,市高甲戏剧团的2人分获专业组表演银、铜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5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启动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公布我市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共32处(34个文物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含村卫生所)866个,其中,市属医院4个、镇(街道)卫生院19个、民营医疗机构43个、村卫生所795所;实有病床数2732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748人,其中,执业医师971人,执业助理医师419人,注册护士958人,药剂人员259人,检验人员15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55人。

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先后举办迎新春乒乓球赛、新春围棋友谊赛、“元宵杯”象棋精英赛、第十届基层村排球赛、第十一届基层村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全年批准85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健身路径。同时,批建上报12个省级农民健身工程点。组队参加泉州市第八届运动会22个设项中20个项目的角逐,并承办射箭、击剑、排球3个项目的比赛,取得总锦标列第一名,金牌数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有2人破省田径、射箭少年最高纪录,有19人次破泉州市少年最高纪录。

十一、可持续发展

环境整治继续加强。全市共审批环评964件,环保治理工程竣工验收43家,发放排污许可证364件;加强日常监管制度,在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53台(套),安装流量计71台;环境监理共出动7000多人次,对1512多台(套)废水、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理,对570家次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取缔关闭“十五小”企业119家(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字,年末全市人口为1044525人,比上年末增加792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21‰,人口死亡率为5.61‰,人口自然增长率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0398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17元,比上年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90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住宅面积62.7平方米。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5%。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的各种高档耐用品中,生活用汽车19辆,摩托车121辆,彩色电视机143台,洗衣机83台,电冰箱111台,空调65台,抽排油烟机50台,电脑50台,影碟机96台,移动电话213部。

稳步推进“五险合一”工作,全市参加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达101445、86556、84400、75287、74870人。其中企业养老、医疗保险今年新增参保人数35252、15402人。全市已完成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总额33008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18736万,医疗保险费10970万,失业保险费2216万,工伤保险费628万,生育保险费458万元。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保障标准提高到250元,人均补差金额提到95元。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共7808户、21021人。年发保障金2642.5万元。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力度,在社会上营造浓厚慈善氛围,筹得善款6.3亿元。现全市已建成380多个爱心慈善援助站,实现全市村、社区全覆盖,共筹集资金3600多万元,救助2万多人次,发放救助物资价值达128万元。

注:1、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本公报生产总值(包括历年)为经济普查后的衔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