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河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3.4亿元,以上年增长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9.5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17.2亿元,现金支出346.9亿元,现金纯投放29.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4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年保费收入122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人保10548万元,财保1701万元 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今年高考,我市达二本以上分数线516人,较去年的487人增加29人,增长5.62%,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市在校学生89563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1976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193人,中学在校学生27057人,小学在校学生43816人,幼儿在校学生552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91.5%,初中三年保留率达98.95%。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59所,教职工260人。成人小学11所,教职工31人。高中图书藏量223190册,初中图书藏量296443册,小学图书藏量557907册,幼儿图书藏量为12834册,职业教育和培训类图书22300册。 2007年,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66个,其中国家办医19个,社会办医13个,村卫生所154个,个体行医280个,全市卫生人员达1683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214人,初级职称323人。全市全年门诊人次64万人次,住院9800人次。全市全年共有259591名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2.63%,比上年增长6.9个百分点。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321家,参保职工40653人,比上年增长16%。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农村各类图书馆达到88个,总藏书量33余万册。市蒲剧团全年下乡演出180余场;全年电影公司共放映故事片及科教片260场,直接观众近2万人次。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07年,在省运会及运城市主办六项比赛中,共获47金,共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2人。其中:在省运会各项比赛中共夺得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2枚;在运城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二,金牌8枚,银牌14枚,铜牌15枚。2007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56平方米。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大为改善。2007年市委、市政委以搭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为中心,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了特色城镇化进程,十大重点工程全面铺开。投资1000万元,全长1公里的龙国路;投资600万元,全长0.7公里的华兴路;投资1200万元,全长1公里的万春街;投资3500万元,全场1.1公里的汾滨街;投资1500万元,全长7.6公里的108国道清涧段;投资560万元,全长1公里的209国道城区段,全部建成通车。投资1500万元,全长2.1公里站前路基本完工。投资1300万元,全长近2公里的铝厂11号路工程过半。投资5450万元,全长3.7公里延平街,拆迁评估和道路设计已经完成。投资9000万元九龙公园主体完工,投资600万元对双供管网进行了改造,投资1.2亿元,占地70亩的污水处理厂提前开工,投资1亿元,占地229亩的第二高中开工建设,9月新生开学即可投入使用,这些重点工程建设和使用,搭起了市政造路骨架,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 2007年,全市全面集中环境整治。取缔各类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窝点1400多个,投资6500万元大搞植树造林,全市共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9900吨,COD排放量6100吨,全市二级以上天气达到185天,同比增长28%,其中一级天气出现16天,成为河津十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国家和省环保局也按时解除了对我市的流域限批和区域限批。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总人口387255人,比上年增加2355人,同比增长0.61%。其中男性202247人,女性185008人,城镇165039人,乡村222216人,城镇化率为42.62%。全市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65‰,死亡率为5.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1‰。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6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12.8元,比上年增长26.2%,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7795元,比上年增长27.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75元,比上年增长10.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876元,比上年增长10.9%,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4.9%。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根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1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7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率持续达到10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74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7258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57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462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34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4%。新建社会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新农参合率92.6%。全市17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由700名增至1359名。2007年,全市敬老院发展到8家,床位260个,收养人数200余名。 注: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据来源于2007年1%人口抽样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