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壶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1 长治市壶关县统计局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137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7305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10万人,客运周转量2800万人公里。长壶一级公路加快了建设步伐,2004年可望通车。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全县新建设村级水泥路120公里,水泥路通车里程达到66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68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282.9万元,同比增长12.5%;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59.98万元,同比增长31.6%。扩大了本地电话和移动电话覆盖面,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5725户,其中城市用户9913户,乡村用户15812户,公用电话585户,其中IC卡电话67部,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97%。

旅游业迅猛发展。组建成立了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开发管理区,编制完成了旅游区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了景区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尽管受“非典”影响,全年全县仍接待游客1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03万元,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69.7%。其中,国税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01.72%;地税收入2610万元,同比增长19.5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02万元,同比增长35.99%;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71亿元,同比增长24.4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26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企业存款1.12亿元,同比增长150.7%;储蓄存款9.54亿元,同比增长16.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54亿元,同比增长27.8%;短期贷款4.08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6.70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商品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6.5%;储蓄存款收入19.91亿元,同比增长42.3%;税款收入2675万元,同比增长129.8%;现金支出26.61亿元,同比增长46%。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验收5项,获得市级以上奖2项。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技术人才20566人(次)。实施了10项重点成果推广项目,发布了100项科技成果推广指南。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职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1%,86.5%,64.6%,初中教师本科化、小学教师专科化比例分别达到25%和8%。全县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中上游水平,高考本科达线率在全市位次前移,县一中学生杨蓉以603分的成绩夺得全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文化艺术和电视事业发展较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43个,全年开展广场文化演出40余次,大型文艺节目宣传活动36次。县宣传文化及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地基工程基本完成。

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县级医疗单位医疗救治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县医院病房楼建设地基工程基本完成。全县共清理检查各类药品经营单位170余个,取缔非法经营55个,捣毁制假窝点1个。非典防治工作始终保持了零疫情、零报告、零记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3年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共有5.3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种裁判员达到35名,体育协会达到10个,老年体育人口达到3万名。

九、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环保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污染治理项目3个,其中治理废气项目2个,年末工业废水排放率达到0.0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7%。

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全年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新建北路拓宽改造、北大街东段拓宽改造、工农街拓宽改造、新建南路绿化亮化和杜家河桥建设等县城建设重点工程。县城新建各类绿地1.8万平方米,完成园林化单位50个,建设精品景点6个。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和园林化村庄建设,涌现出了百尺镇、店上镇、桥上乡、常平开发区等园林化乡镇和河西庄村、岭西村、小逢善村等一批园林化村庄,全县农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多方筹资50万元,改造了鹅屋乡、百尺镇计生服务所,新建了五龙山乡、东井岭乡、晋庄镇等乡镇计生服务所,89个行政村新建了计生服务室,聘用了421名村级计生管理员。2003年全县共出生2767人,出生率为9.73‰,自增率为4.28‰,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6.3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全年全县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9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625元,比上年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比上年增长3.5%。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率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年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6万元,全县共有1239户、2822人纳入了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县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个,床位153张。全县全年受灾面积15万亩,成灾面积12万亩。全年共发放救灾资金105万元。其中,特困户和塌房补助资金45万元,救灾物资17万元,救灾粮食2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