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壶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创环境、变作风、引资金、上项目、调结构、促发展、建小康”的工作思路和“兴工富县、强农富民、亮城树形、做大旅游”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要务,扭住调产主线,创优发展环境,大力引资上项,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98亿元,同比增长52.7%,创下了近年来增速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4亿元,同比增长80.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4亿元,同比增长44.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55%、30.4%。人均生产总值4499元,比上年增长51.8%,按年末人民币汇率折算达到542.8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县上下进一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结构调整上,着力膨胀骨干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旅游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显着增强。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7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8万人,第二产业1.83万人,第三产业2.87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项目不多,后劲不足,经济外向度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水、电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日趋突出,外部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仍得到了较好发展。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9177万公斤,同比下降9.5%,蔬菜总产量25034吨,同比下降38.2%,油料总产量858吨,同比下降40.5%,水果总产量4851吨,同比增长3.5%。旱地西红柿面积达到2000多亩,总产量超过1000万公斤,总收入突破100多万元。 林业生产取得了新进展。以退耕还林还草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全力实施了植树绿化工程,全县共完成造林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4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2%;完成通道绿化和通道补栽200公里,栽植各种树木16万株;林草间作1万亩,林药间作3000亩,育苗1000亩,新筑森林防护墙500华里,建设园林化村庄20个。 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大牲口总数达到15642头,同比增长1%,其中,牛增长2%,驴下降2%,骡增长1.4%,马下降7%;猪年末存栏量达到52464头,同比增长4.5%;羊年末存栏量达到56522头,同比增长4.4%。主要畜产品:肉类总产量4327吨,同比增长1%;禽蛋总产量2336吨,同比增长1.4%;牛奶产量975吨,同比增长223.9%。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4%,农用柴油使用量473吨,同比下降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2吨,同比下降43%,其中地膜覆盖面积3960公顷,同比下降7.5%。 在农村各业发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51亿元,同比增长7.1%。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标,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总体减负1183万元,人均减负46.5%,人均降幅76.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4.94亿元,同比增长9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2.85亿元,同比增长108.11%。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完成10万吨,同比增长9.6%;生铁完成52.7万吨,同比增长59.7%;水泥完成12.7万吨,同比增长9.5%;发电量完成3620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7.3%。全县原煤产量达到93.55万吨,同比增长153.8%。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26亿元,同比增长104.3%;实现利税1.90亿元,同比增长202.6%;其中实现利润9145万元,同比增长229.2%。 标志企业快速膨胀壮大。常平集团建成投产了150M3炼铁高炉、60万吨焦化厂二期工程和4×6000千瓦煤气发电2号机组,开工上马了200万吨炼钢一期工程、2×380M3炼铁高炉一期工程,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1.4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化工集团完成了民营化改制,整合全县二轻企业,成立了长治壶化集团,完成工业产值1.23亿元,上缴税金1678万元。华阳集团并购冯坡煤矿,完成工业产值2603万元,上缴税金475.7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实行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的若干规定》,大力创优发展环境,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全县共引进各类资金7.9亿元,新上大小项目226个,山西环海集团投资2亿多元的20万吨不锈钢项目落户我县,实现了外来企业到壶投资的重大突破。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00万元,其中:竣工产值完成240万元,实现利润273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2804平方米,竣工面积22804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内在活力增强。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40.22%,投资完成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78.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14亿元,同比增长329%;房地产投资完成145万元,同比下降3.3%;其它投资完成4759万元,同比下降75.99%,零星投资完成120万元,同比增长500%;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387万元,同比下降5.4%,农村集体投资完成150万元,同比下降76.8%;农村个人建房投资完成1160万元,同比增长26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县投资重点仍趋向工业、交通、邮电等行业基础设施。其中,交通、邮电投资4381万元,长平公路开发投资4990万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2780万元。 全县全年施工项目10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8个,当年新增固定资产4331万元。 五、城乡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县级零售总额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11.5%;县以下零售总额完成8328.7万元,同比增长4.2%。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5.1%;餐饮业零售额完成3283.8万元,同比增长77%;其它行业零售额完成1978.5万元,同比下降12.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8061.2万元,集体经济完成7077.2万元,个体经济完成9083.1万元,其它经济完成1978.5万元。 对外贸易进口25万元,同比增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