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潞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1 长治市潞城市统计局

潞城市统计局

(2011年3月22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双五”战略,深入推进“六村联创”“四城同创”,加快实施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狠抓项目建设,全力保增长保民生维稳定促转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3:75.6:21.1调整为3.7:74.5:2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903元(折4817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7%。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95949人,比上年增加1594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4108人,增加83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764人,增加595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077人,增加916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85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0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372万元,增长17.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84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8.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7%,科技、教育、农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9.9%、27.3%、-0.88%。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486公顷,增长0.5%;油料种植面积208公顷,增长4%;蔬菜种植面积1676公顷,减少9.9%。

全年粮食产量110092吨,同比增长29.4%;其中夏粮4537吨,下降35.3%;秋粮105555吨,增长33.8%。油料产量394万吨,增长48.1%;蔬菜产量61978万吨,减少5.7%。

全年肉类总产量4748吨,增长13.5%,其中猪牛羊肉4199吨,增长11%;禽蛋产量3100吨,减少25.2%,奶产量1680吨,增长13.6%。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659万元,增长10.1%。其中,农业总产值31676万元,增长19.4%;林业总产值3436万元,增长10%;牧业总产值10551万元,增长1.2%;渔业总产值216万元,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18.05%,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751%,重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18.7%;产品销售率97.9%。“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幅16.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钢材34.04万吨,比上年增长6.2倍;发电量69.8亿千瓦小时,与上年持平;原煤19.43万吨,焦炭296.7万吨,水泥163.0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6.6%、26.9%、18.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实现利税-3.15亿元,同比下降203.2%,其中:实现利润-8.5亿元,下降178.5%。亏损企业亏损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2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6404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镇投资427117万元,增长17%;农村投资29287万元,增长5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953万元,增长77.8%;第二产业投资295691万元,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113473万元,增长20.7%。“十一五”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5.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234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住宅投资7594万元,增长8%。商品房销售额14473万元,增长1.3倍,其中,住宅销售额为12386万元,增长94.3%。

五、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515万元,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964万元,增长21.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9513万元,增长21.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021万元,下降2.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66万元,增长4.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74公里。全年客运量129万人,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5536万人公里,增长2.5%;货运量712.5万吨,增长7.6%,货物周转量46589万吨公里,增长12.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6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80万元,增长6.4%;电信业务总量7926万元,增长3.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79万户,新增用户4100户。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累计达2.06万户,比上年增长53.7%。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近4倍,实现旅游总收入6.96亿元。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03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9.3亿元,增长6.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3亿元,比年初下降6.35%;其中:短期贷款26亿元,中长期贷款8亿,个人消费贷款5204万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8.25亿元,现金支出100.3亿元,货币净投放12.1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475万元,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6359万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81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116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22万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05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30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3所,其中:小学90所,初中10所,高中2所,职高1所。各类学校在校人数33502人,其中:小学生17266人,初中生9002人,高中生3994人,职业高中生3240人。各类专任教师数2463人,其中:小学教师1374人,中学教师921人,职业高中教师168人。全市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4863人,幼儿园教师381人。

全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00人,其中:中级技术以上技术人员2355人。全年专利申请数60件,有2项技术获得省级科学技术鉴定。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万册。全市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0户,接收数字信号用户95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