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环境、促发展,上项目、促三化,变作风、促落实,抓党建、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和“强工富县、惠农稳县、城建靓县、开放活县、生态绿县、和谐兴县”的发展战略,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合力攻坚,开创了全县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事业和谐兴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实现了”一年有变化”的发展目标。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452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分别高于全国9%、全省8.3%、全市10.2%的4.5、5.2、3.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643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6735万元,增速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99741万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8044万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9:87.0:10.1,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2.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4.4个百分点,三产下降2.3个百分点。 2008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100项重点工程和项目已完成投资近60亿元,有43个工程项目已经胜利完工,有16个工程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其中36项强工富县项目完成投资30多亿元,有18个项目已经竣工或接近尾声,20项惠农稳县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有16项工程竣工或接近尾声,这些项目的完成较好地调整了我县的经济结构,转变了我县的发展方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产比重过大,一产、三产比重相对较低;二是“三农”工作仍然比较薄弱;三是工业结构倚重,以煤为主单一结构,仍是工业发展的弱点,距全省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四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差,新上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项目较少,科技人才也十分有限。 二、农业 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200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2480公顷,比上年增加740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3350公顷,与上年相比减少520公顷;全县油料播种面积990公顷,减少280公顷;全县蔬菜播种面积2160公顷,减少77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71618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总产量为2133吨,蔬菜总产量为148096吨。在粮食总产量中,小麦产量为15622吨,比上年增加860吨,增长了5.8%。秋粮产量为155996吨,比上年减少1552吨,下降了0.9%。截止年底,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为9491头,猪、牛、羊的存栏头数分别为37767头、6725头、37317头。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5555吨,牛奶产量为1634吨,禽蛋产量为3138吨。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到年末,全县32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的行政村数达到245个。全县村级卫生所共建成399个,覆盖率为100%;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全县拥有拖拉机达到2718辆,增长3.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折纯)11288吨,增长2.5%;地膜使用量达到9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药使用量达到117吨;农村用电量达到4993万千瓦时,增长1%。 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067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4.1%。其中,农业产值55387万元,比上年下降12.2%;林业产值730万元,比上年增长6%;畜牧业产值11654万元,比上年下降26.3%。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37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1%。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为76946万元,工业建筑业收入为247733万元,第三产业收入为112688万元。全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839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547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乡镇企业实缴税金完成77325万元,比上年增长5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同)完成增加值1052778.4万元,增长16.4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76369.6万元,增长17.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886136.7万元,增长41.7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44%,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7736.6万元,增长26.23%;集体企业完成66382.5万元,下降1.38%;股份制企业完成825042.6万元,增长17.43%;其它类型企业完成33616.7万元,增长1.69%。按隶属关系分:省属企业完成743210.6万元,增长18.73%;市属企业完成32976.5万元,增长9.91%;县属企业完成157476.6万元,增长13.68%;县属以下企业完成119114.7万元,增长8.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县原煤产量为3212.32万吨(不含潞矿为872.04万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达到3062.09万吨,比上年下降2.2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达到92.93万吨,下降31.37%;发电量达到202328.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9.46%。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141341.4万元,增长53.07%;实现利税672200.8万元,增长86.65%;实现利润419096.1万元,增长137.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87952.4万元,增长140.94%。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为10440万元,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4家,实现利税1044万元,其中利润总额为11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195万元,比上年下降17.28%。其中,城镇投资416880万元,下降16.63%;农村投资13315万元,下降33.5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235976万元,下降48.18%,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147481万元,下降46.13%;房地产开发投资41014万元,增长151.23%;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118570万元,增长195.6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新开工项目58个,本年投产项目30个,新增固定资产108124万元。 2008年,全县共铺开城建靓县工程20项,9项工程已经竣工或接近尾声。全县共拆迁2300户、23万多平方米,同步开工建设回迁楼72幢、59万平方米。全年高标准建设了古韩大道、长安大道、长兴路、新建东街、东关大桥、滨河路、迎宾街、3座立交桥、学府路、环湖西路等10多项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县城的面貌,提升了县城的功能与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