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伊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10-24 伊犁州伊宁市统计局

完成了伊宁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各类污染源4718家,其中工业源587家;生活源2844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家;农业源1284个(其中种植业源371户、畜禽养殖业源860户、水产养殖业53户)。

全市拆除43家单位52台锅炉,取缔了邮电宾馆等3家宾馆3台供热水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完成了3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消减量分别为5445吨和2561.5吨。

依法搬迁四水厂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82家养殖场,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提倡绿色交通、和谐交通和公交优先,对市区主交通干线中20个路段,39个监测点位的声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监测路段总长度16.5公里。

加大餐饮业油烟治理力度,重点解决“上宅下店”油烟噪声污染,拒批住宅楼下餐厅22家、搬迁2家,全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370多台。城区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防止二次扬尘。

十二、安全生产

据安监部门统计,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25起,死亡34人,受伤103人,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与去年相比前两项分别下降13.1%、19.05%,受伤人数上升21.1%,经济损失下降59.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115起,死亡31人,直接经济损失44.57万元。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5%,死亡人数下降26.2%,经济损失上升57.6%。火灾事故210起,工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3起。

十三、人口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452030人,增长1.4%。其中非农业人口305591人,占总人口的67.6%。全市共有3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23856人、汉族156741人、哈萨克族20639人、回族3411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5%、34.7%、4.6%和7.5%。全市人口出生率12.11‰,死亡率1.96‰;自然增长率10.1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52%。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显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4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12元,增长15.7%,其中服务性支出1636元,增长2.9%。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61元,增加793元,增长18.2%。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6128万元,增长27.3%;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2191元,增长21.5%。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市地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9480人,增长11.3%。征收养老保险金9093万元,增长34%;参加医疗保险38070人,增长7.5%。已收医疗保险金5472万元,增长19.8%;参加失业保险18700人,增长9.8%,征收失业保险金943万元,增长15%;工伤参保人数13215人,增长12.7%。征收工伤保险金159万元,增长29.3%;生育参保人数22311人,增长7%。征收生育保险金253万元,增长25.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19532人,增长6%;下岗再就业人数6398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城镇居民享受低保15464户,享受低保46810人,全年发放低保金7342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98户,享受低保户13689人,已发放保障金659万元,基本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全市城镇医疗救助51797人次,救助资金407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2542人,救助资金1105万元。

全年投资6000万元,新建1106套5.0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解决了低保人群中无房户的住房困难。

注:主要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口资料中“三率”指标取自市计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