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吉木萨尔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1-10-24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81亿元,同比增长19.8%。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42.4%;第三产业增加值8.34亿元,同比增长12.6%。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7.6:35.3:27.1,一产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二产上升3.4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3738元,增长23.5%。

二、农业

县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产值7.91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0.53亿元,下降13.8%;畜牧业产值8.68亿元,增长12.5%;渔业产值0.09亿元,下降3.2%。县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18亿元,增长8%。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万亩,增长1.5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63万亩,增长7.5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9.3万亩,增长7.72%;油料播种面积3.5万亩,下降0.85%;蔬菜播种面积8.82万亩,下降12.59%,加工番茄4.65万亩,下降28.35%;土豆播种面积5万亩,下降8.76%。

粮食产量18.76万吨,增产9.52%。油料产量5567吨,增长4.64%。土豆产量12.28万吨,下降4.58%。蔬菜产量34万吨,增产3.03%,加工番茄产量25.13万吨,减产12.86%。

年末牲畜存栏51.95万头(只),增长6.61%;全年牲畜出栏89.64万头(只),增长21.05%。家禽出栏900万羽,增长49.8%,肉类总产量4.3万吨,增长15.9%,其中,猪肉产量0.89万吨,下降13.12%;牛肉产量0.92万吨,增长42.67%;羊肉产量1.3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4.61万吨,增长32.85%。禽蛋产量0.86万吨,与上年持平。绵羊毛产量980吨,下降7.02%。水产品产量755吨,下降1.44%。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15万千瓦,增长3.8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84台,增长9.6%;小型拖拉机6206台,增长0.47%。化肥施用量(折纯)1.23万吨,增长5.13%。农村用电量2514万千瓦时,增长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46.9%。规模以上企业28家,其中:规下企业升规上企业10家,规上企业下规模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83.2%,上升9.7个百分点。

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46.5%。完成建筑施工面积28.83万平方米,增长105%,其中,新开工面积22.13万平方米,增长172.9%。竣工面积12.98万平方米,增长12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93.5%。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91亿元,增长12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下降23.6%;房地产开发投资0.44亿元,增长6.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69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投资18.96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3.5亿元,增长46.7%。

五、国内贸易、旅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28亿元,增长2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24亿元,增长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0.89亿元,增长20.3%。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了首届玫瑰花节、第二届北庭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出版发行了《北庭历史文化研究》、《北庭文史》等系列丛书,拍摄完成了《天火传说》、《野马长啸》等影视剧。全年接待游客75.2万人次,旅游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23%和37%。

六、财政、金融

全口径财政收入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县级财政收入3.43亿元,增长3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9亿元,增长22.5%,其中,增值税0.54亿元,下降2.5%;营业税1.17亿元,增长34.5%。企业所得税0.14亿元,增长167%;个人所得税0.12亿元,增长24%。资源税0.31亿元,增长33.9%。全县财政支出8.95亿元,增长4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3亿元,增长32.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8亿元,增长115.85%;储蓄存款余额14.26亿元,增长3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7亿元,增长103.7%,其中,短期贷款4.76亿元,增长39.2%;中长期贷款5.3亿元,增长254.6%。

七、文化、教育、广播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百日广场文化活动200余场,百日乡村文体竞赛活动80余场。

全县有各类学校21所。普通高中招生817人,下降2.16%;在校生2346人,下降0.93%;毕业生769人,下降12.2%。初中招生1461人,下降6.18%;在校生4216人,下降3.06%;毕业生1224人,下降13.07%。普通小学招生1010人,增长6.3%;在校生6954人,下降4.52%;毕业生1387人,下降3.2%。幼儿园在园幼儿907人。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5万户,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总人口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6万人,农业人口9.24万人。男性人口7.22万人,女性人口6.78万人,性别比为106.5。全年出生人口1399人。

年未全县在岗职工5870人,同比下降3.73%,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484万元,同比增长18.98%。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62元,比上年增加1468元,同比增长23%。

九、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