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4 昌吉州阜康市统计局

2008年,市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统筹各项工作,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核算,200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96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较去年增长20.8%,增速超过上年11.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2万元。从三次产业来看,2008年我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1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达到6.92亿元,贡献量为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9.81%,拉动经济增长2.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8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达到32.6亿元,贡献量为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68.81%,拉动经济增长14.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9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达到10.21亿元,贡献量为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1.38%,拉动经济增长4.45个百分点。

二、农业

我市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市属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2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98%。其中,农业产值59022万元,增长3.84%;林业产值1828万元,下降40.14%。畜牧业产值59448万元,增长31.29%;渔业产值195.3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868万元,增长2.65%。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65037万元,增长13.62%;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分别为48.63%、1.51%、48.98%、0.16%和0.72%。农作物播种面积48.21万亩,增长28.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85万亩,增长62.57%,在粮食面积中,小麦播种面积13.66万亩,增长105.11%,玉米播种面积5.69万亩,增长13.8%;棉花播种面积4.88万亩,下降53.08%;油料播种面积4.68万亩,增长145.03%;蔬菜播种面积12.12万亩,增长54.79%,其中制酱番茄播种面积3.03万亩,增长58.64%。粮经草的比例调优到1:1.13:0.06。

全年粮食总产量95377吨,增长65.55%;棉花产量2279吨,下降75.6%;油料产量8411吨,增长170.97%;甜菜产量2355吨,下降32.07%。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3350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005亩,封山育林836340亩。

年末牲畜存栏28.6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3%;全年牲畜出栏74.34万头(只),增长14.1%。全年肉类总产量48273吨,增长52.4%;奶产量25205吨,增长17.4%;禽蛋产量6707吨,增长29.7%;水产品产量274吨,增长29.9%。

年末耕地总资源40.55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57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25万千瓦,增长3.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838台,增长11.3%;小型拖拉机4138台,增长2.8%。化肥施用量(折纯)6859吨,增长36.5%;地膜使用量624吨,下降14.7%。农村用电量4634万千瓦时,增长2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测算全年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3.16亿元,较上年增长56.6%,其中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增加值11.88亿元,增长47.42%。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完成0.06亿元,增长2倍,重工业11.82亿元,增长47%。原煤开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7.6%;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5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50%;炼焦行业完成市属工业总产值8.56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18.1%;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54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1.1%;电力热力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5.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84.33%。

支柱产业继续支撑我市的工业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完成工业总产值29.25亿元,完成增加值19.58亿元,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1%;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3%。2008年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2.2亿元,增长34.6%。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7.3万平方米,增长79.7%;房屋竣工面积10.3万平方米,下降3%。企业实现利润231万元,下降27.6%;企业上缴税金876万元,增长4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我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城镇投资(含房地产投资)16.9亿元,增长48%;农村非农户投资1.6亿元,下降12.5%。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2个,与上年持平,其中本年新开工24个,下降14.3%,本年投产项目个数12个,下降55.6%。年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到项目投资比重的65.1%。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4亿元,增长30.4%。第二产业投资14.9亿元,增长79.3%,其中工业投资15亿元,增长40%。在工业投资中,采掘业投资1.2亿元,增长151.6%;制造业投资6.8亿元,增长91.9%;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投资6.9亿元,增长60.8%。第三产业投资2.2亿元,下降4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7.6:80.5:1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309.7%;非国有投资5.5亿元,下降45.6%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商品房房屋施工面积27.8平方米,增长82.2%;商品房销售面积16.5万平方米,增长3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8万平方米,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额2.8亿元,增长49.1%;商品房空置面积6908平方米,下降79%。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亿元,同比增长79.6%。

五、旅游和商业贸易、金融、交通

以天池为“龙头”的旅游业持续发展,S111线天池公路、灯杆山道路全线贯通。新天滑雪场、哈萨克民俗风情博物馆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仿清商业“康乾街”完工开盘,仿古园林宾馆开工建设。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16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20.97%,其中,景区接待游客97.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