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4 昌吉州阜康市统计局

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业发展良好。2008年,在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带动下,消费品需求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限额以上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281.2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创历史新高。消费需求增速加快是价格因素和市场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城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城镇居民累计实现零售额78596万元,增长27.6%。农村消费品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33685.2万元,增长34.9%;二是批发零售业增长加快,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作用明显。石油及制品、家用电器的旺销,拉动了市场消费的大幅度增长。2008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5336.2万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比重为7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2.5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4477万元,同比增长28.5%;三是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日益扩大。2008年,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730万元,同比增长29%。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主要是旅游经济对商品消费(餐饮食宿)的拉动作用明显。特色餐饮及商业街区规模扩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特纳格尔餐饮街被命名为“新疆美食一条街”。

金融业稳定发展,各项存款余额28.26亿元,贷款余额20.43亿元,同比增长23.7%和11.8%。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27.1万人,客运周转量1263万人公里;货运量253.4万吨,货物周转量5476.8万吨公里。

六、项目和招商引资、税收及财政

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争取国家、区、州投资项目51个,补助资金1.82亿元,同比增长39%,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退牧还草、基本农田建设、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人畜安全饮水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海亮、华能等国内500强企业落户阜康,全年新执行招商引资项目31个,落实到位资金25.8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有力拉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税收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国税部门完成税收68028万元,增收13077万元,增长24%;上缴地方财政17495万元,增收3473万元,增长24.8%。地税部门完成税收20408万元,增收4188万元,增长25.81%。上缴地方财政18783万元,增收4500万元,增长31.5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9572万元,较上年增加8047万元,增长25.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到49388万元,较上年增加16358万元,增长49.5%。

七、人口、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环境保护

2008年,全市年末总人口16.94万人,比上年增加0.32万人,增长1.93%。其中男性8.8万人,女性8.14万人。总户数5.05万户,在全部人口中,非农业户口人数9.64万人,农业户口人数7.30万人。汉族人口12.3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63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01万人,哈萨克族人口1.39万人,维吾尔族人口1万人。全市户口登记新出生人口1627人,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3.49‰,人口自然增长率6.21‰。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水平得到提升。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7万余人次,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到98.4%。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获区、州科技成果7项,落实国家、区、州科技项目22个,第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天阜牌鸡蛋、青峰牌电石、天龙牌铝锭3个产品获得新疆名牌产品称号。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资金5212.6万元,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义务教育校点布局调整全面完成,“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全覆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上线率达92.06%,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18.49%。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新疆曲子、邹氏微雕等入选昌吉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名录,西王母神话传说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名录,完成全国第三次田野文物普查。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采播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并在全疆率先实现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顺利完成村村通试点工程。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平稳运行,参合率达95.6%,人均住院补偿率达到41.7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增强,手足口病、麻疹等突发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得到免费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拉开序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市顺利通过复验。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42‰,全疆首家集家庭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指导站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验收。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启动自治区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规划对环境保护的管控能力增强,编制完成《阜康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阜康市大气环境特殊功能区划》等4个专项规划。节能减排成效显着,彻底关闭全市最后18家小焦化企业,重点整治14家“挂牌督办”企业,削减落后焦炭产能6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171吨,减排化学需氧量69.67吨,分别占全州减排总量的67%和60%,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62%。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项目13个,投资4739.9万元对全市82个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3%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国家Ⅱ级以上天数达到310天。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0元,增长12.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6元,增加576元,增长9.3%。全市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1.71万人,较上年增长22.5%,其中企业单位人数1.1万人,增长36.9%;事业单位0.37万人,增长1.5%;机关单位0.24万人,增长5.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033元,同比增长21.5%,其中:企业、事业、机关分别为23609、30431、29777元,分别增长23.3%、23.6%、23.2%。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2008年建成经济适用房316套,102户低收入家庭得到廉租住房保障。完成城乡抗震安居建房2031户。完成贫困残疾人建房66户。老年公寓建设顺利完成;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2500元,农村义务兵优待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