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吉木萨尔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9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91亿元,同比增长18.1%。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同比增长40.5%;第三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9:32:29。一产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二产上升6个百分点,三产下降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9237元,增长20%。 二、农业 县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农业产值67917万元,增长14.5%;林业产值6120万元,增下降1.7%;畜牧业产值71353万元,增长10.7%;渔业产值867万元,增长1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80万元,增长3.1%。县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11.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03万亩,增长25.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71万亩,增长33.4%;棉花播种面积0.03万亩,下降99.72%;油料播种面积3.53万亩,下降26%;蔬菜播种面积10.09万亩,下降增长43.12%,加工番茄6.49万亩,增长34.93%;土豆播种面积5.48万亩,增长14.17%。 粮食产量17.13万吨,增产59.2%。棉花产量26吨,减产95.91%。油料产量5320吨,下降35.14%。土豆产量12.87万吨,增产10.38%。蔬菜产量33.23万吨,减产26.83%,加工番茄产量28.84万吨,增产40%。 年末牲畜存栏48.73万头(只),增长1.6%;全年牲畜出栏74.05万头(只),增长19.38%。家禽饲养量719.6万羽,增长43.09%,肉类总产量3.71万吨,增长70.18%,其中,猪肉产量1.02吨,增长96.15%;牛肉产量0.65万吨,增长10.17%;羊肉产量1.2万吨,增长87.5%。牛奶产量3.47万吨,增长66.03%。禽蛋产量0.86万吨,增长2.38%。绵羊毛产量0.11万吨,增长10%。水产品产量0.77万吨,增长16.0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48万千瓦,增长12.2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89台,增长13.68%;小型拖拉机6177台,下降1.8%。化肥施用量(折纯)1.17万吨,增长14.7%。农村用电量2392万千瓦时,下降5.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8%。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其中:规下企业升规上企业7家,规上企业下规模3家,规上企业注销一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75%,下降1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0.42亿元,增长40倍。 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469万元,增长81.7%。完成建筑施工面积14.05万平方米,增长0.69%,其中,新开工面积8.1万平方米,增长23.72%。竣工面积5.86万平方米,增长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8%。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86亿元,增长54.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万元,增长259.5%;房地产开发投资4168万元,增长2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086万元,增长445%;第二产业投资8.74亿元,增长71.37%;第三产业投资2.93亿元,增长41.92%。 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增长2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33 亿元,增长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0.9亿元,增长27%;其他行业零售额0.07亿元,增长12%。 六、财政、金融 全口径财政收入4.5亿元,比上年下降9.6%。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亿元,增长20%,其中,增值税收入8954万元,增长80.5%;营业税收入8698万元,增长90.6%。企业所得税512万元,增长143%;个人所得税965万元,增长5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亿元,增长2.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0.0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亿元,增长117.8%;储蓄存款余额1.1亿元,增长21.9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9亿元,增长64.93%,其中,短期贷款3.4亿元,增长71.88%;中长期贷款1.5亿元,增长50.86%。 七、文化、教育、广播 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 全县有各类学校23所。普通高中招生835人,下降4.89%;在校生2368人,下降6.73%;毕业生876人,增长22.34%。初中招生1376人,下降3.71%;在校生4091人,下降2.2%;毕业生1408人,增长10.6%。普通小学招生1078人,增长6.0%;在校生7283人,下降2.8%;毕业生1423人,下降5.4%。幼儿园在园幼儿2018人。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总人口13.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7万人,农业人口9.07万人。男性人口7.13万人,女性人口6.71万人,性别比为106.3。全年出生人口1524人。 年未全县在岗职工5695人,同比下降2.54%,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899万元,同比增长12.48%。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394元,比上年增加726元,同比增长12.8%。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