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昌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自治州党委九届八次以及市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4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4.2亿元,同比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同比增长14.6%。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4:43.9:4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39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2美元,首次突破人均5000美元大关。 全年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7%,居住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价格指数计算增速,下同),同比增长9.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农业产值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0.7%;畜牧业产值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21%;林业产值完成0.4亿元,同比增长30%;渔业产值完成1亿元,同比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2.8%。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分别为51.1%、0.9%、42.1%、2.1%和3.8%。 农作物播种面积136.5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同比增长4.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4万亩,同比增长28.92%;棉花播种面积35.23万亩,同比增长0.79%;甜菜播种面积1.04万亩,同比下降35.65%;油料面积4.32万亩,同比下降47.24%;蔬菜面积12.87万亩,同比下降30%;瓜果类面积4.44万亩,同比下降12.57%。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3.5万吨,增长28.6%。棉花产量3.78万吨,增长6.28%。油料产量0.88万吨,下降45.53%。甜菜产量5万吨,下降31.06%。蔬菜产量68.94万吨,下降29.9%。 年末牲畜存栏68.99万头(只),同比增长4.42%。全年牲畜出栏125.19万头(只),同比增长2.73%。肉类总产量完成80550.66吨,同比增长18.2%,禽蛋产量完成9111.62吨,同比增长13.54%,奶类产量完成159249吨,同比增长18.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68万千瓦,较上年增加2.48万千瓦,同比增长9.86%,主要机械设备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加222台,小型拖拉机增加91台,机动脱粒机增加56台,联合收割机增加38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8.9亿元(不含兵团、石油天然气),比上年增长21.4%,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15.21亿元)净增33.69亿元。“十一五”期间工业年均增速15.3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9.95%提高到2010年的27.34%,比2005年提高了7.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稳步前行主要得益于规模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其中1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7.34亿元,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5.89亿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助推了全市经持续健康地发展。 2006年至2010年底,全市规模工业总量增速加快,经济运行呈高位态势。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着。经过五年的发展,农副食品加工、机电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石油化工加工、新型建材制造业、高新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68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83.1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2.0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40.1亿元,占市属工业增加值的82%。六大支柱产业中:六大支柱产业中:机电制造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44.5亿元,年均增速28.4%;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1.84亿元增加到51.92亿元,年均增速18.91%;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产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19亿元增加到15.97亿元,年均增速68.09%;石油化工加工产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6.54亿元增加到26.64亿元,年均增速32.43%;新型建材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52亿元增加到17.65亿元,年均增速15.7%;高新产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9.56亿元增加到64亿元,年均增速16.71%。“十一五”,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全市最具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增长群体,成为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4.5%,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重工业98.2%,比上年提高4.0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3.87亿元,增长42.8%。实现利润总额23.88亿元,增长3.02%。亏损企业亏损额3亿元,增长9.4%。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6%。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71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投资27.67亿元,增长3%;第三产业投资35.44亿元,增长57.9%。 房地产开发投资14.32亿元,增长92.2%。房屋施工面积101.41万平方米,增长28.7%;新开工面积84.73万平方米,增长41.4%。商品房销售面积70.18万平方米,增长15.1%;销售额24.23亿元,增长44.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47亿元,增长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