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白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安康市白河县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灾,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共克时艰,大力弘扬“三苦”精神,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全民创业”这一主题,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迎来“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人均GDP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04亿元,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44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7.58亿元,增长12.4%。GDP总量较2006年翻了一番,2006-2010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2.6%、13.0%、14.2%、16.9%和14.1%,年均增长14.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9:32.3:37.8调整为25:37.2:3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2%、47.4%和10.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2157元,较上年增加2180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5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份额达47.8%。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总产值85398万元,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55817万元,增长4.6%;林业产值4219万元,增长15.9%;畜牧业产值22728万元,增长10.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30万元,增长1%。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0181万元,增长6.2%。

农业发展良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全年总产量达6.04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增长4.8%。其中夏粮2.48万吨,增长6.8%;秋粮3.56万吨,增长1.7%。油料总产0.55万吨,增长9.6%。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16万亩,比上年增加0.7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5.26万亩,增加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9万亩,增加0.15万亩;烤烟种植面积0.9万亩,产量1036吨,实现产值1451万元。全年实现粮食产值1.49亿元,烟、药、菜、果等其他经济作物产值3.82亿元,粮经产值比例为27:73。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造林面积4.7万亩。全年生猪饲养量26.7万头,山羊饲养量19.2万只,家禽饲养量111.84万只。全年生猪出栏14.17万头,家禽55.92万只,牛0.4万头,羊10.4万只;分别增长27.8%、16.8%、16.4%、15.8%。肉类总产量达12827吨,增长13.1%;其中猪肉产量9442吨,增长12.5%;羊肉产量1791吨,增长15.1%;禽肉产量1022吨,增长15.2%。禽蛋产量2651吨,增长0.8%。全年养蚕发种3.3万张,产茧969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10年全县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246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23万千瓦,同比增长62.23%。

劳务输出保持稳定。2010年末在外从业的劳动力人数6.11万人,同比增长0.97%。政府或单位有组织外出从业人数达到3.19万人,参加外出从业劳动技能培训的人数5036人,外出从业人员总收入为7.6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2551元,较上年人均增加3605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75亿元,增长2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7%,仍然是对经济贡献率最高的行业。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29%。

工业支柱行业优势明显。从行业看,全县规模工业9个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增加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占全部大类行业的63.2%。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53.4%;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53.3%;水泥制造业实现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69.86%。三大支柱行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3.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其主体地位。

轻重工业同步快速增长。全年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284万元,同比增长68.7%;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8087万元,同比增长55.3%。

工业产品产量增多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种产品中,除沃氏、人造板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产品均有增长。其中,白条肉4845吨,同比增长160.6%;水泥81.38万吨,同比增长99.5%;五氧化二钒1052吨,同比增长93.4%;生丝163吨,同比增长31.5%;银金粉7326吨,同比增长29.8%;锌金属含量51262吨,同比增长27.6%;炸药1.26万吨,同比增长24.6%;饮料酒560吨,同比增长23.6%;皂素200.8吨,同比增长12.3%;中药材1189吨,同比增长10.2%;烟花21.73万箱;包装饮用水1.12万吨;沃氏91.8吨,同比下降6.77%;人造板3.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4%。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920万元,增长23.4%,增速较上年加快5.4个百分点。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759万元,增长48.67%;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达18.9万平方米,增长85.8%;竣工面积9.09万平方米,增长39.81%;竣工产值11933万元,增长97.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874万元,同比增长39.7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0232万元,增长43.34%;农村投资12642万元,增长9.74%。城镇投资中重点项目投资182772万元,增长45.51%;房地产开发投资7460万元,增长4.88%。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889、78496和106847万元,第二产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40.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79%,占全部投资的56.2%,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54.5%,成为左右全县投资走向的直接动力。

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85014万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4065万元,增长84.6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32830万元,增长58.94%。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能源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17965辆,其中:营运车辆1774辆,非营运车辆16191辆。全县各类民用车辆中,汽车达2211辆,其中:载客汽车950辆,载货汽车439辆;摩托车15723辆。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392公里(等级公路),境内铁路里程7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