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各类教育改革。年末辖区内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4所,在校学生123728人,教职员工8106人,其中专任教师7150人。有幼儿园98所,在园幼儿18035人,保教职工2271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为100%。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年共为13.97万人免杂费,2.08万人免教科书费,304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并为133人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年全区教育系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先后争取到位资金1803.1万元,有力支撑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青白石中学、北面滩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秦安路小学综合楼建设和金塔路小学操场拆迁计划正在实施。并为多所学校采购教师办公桌椅及学生课桌,同时配置了微机教室、多媒体会议室。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按照“文化活区”战略的要求,认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承办“感动城市”、春节送文化下乡、庆“三·八”文艺演出、全区文明环境创建月文化宣传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第四届金城社区艺术节等500余场演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开展。全区现有文物点4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点1处、省级文物点11处、市级文物点8处、一般文物点20余处。申报的“非遗”项目6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项、区级2项。逐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年共收缴盗版光盘1.8万余盘,盗版、淫秽、政治类非法出版物2万余册,取缔经营盗版出版物的游商、摊贩85家(次),有力打击了销售非法出版物的行为。 医疗卫生工作开创新局面。紧紧围绕卫生工作的重点,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突破,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坚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及手足口病,有效地控制了重大传染病的流行与蔓延。全年新建10家区级示范机构,并完成了新建3家省级示范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引领和带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高标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的管理及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全区村卫生所人员资质、业务用房、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定期举办团队帮扶10期,定点帮扶70次,专家技术指导、人员培训25期人次。接受健康教育宣传的村民达5000余人,接诊2000余人次,免费测血压2500余人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深受村民的欢迎。 年末,在11家区属卫生机构中,拥有床位数478张,从业人员7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39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12人,注册护士186人。 群众健身事业进一步丰富。以大力倡扬“全民健身”为主旋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组织开展了体育三下乡、体育大拜年、大型群众健身、机关干部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在兰州市第六届运动会中,全区运动员以320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名列金牌榜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开展各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14项次,参与少年儿童达8600余人。在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在兰山公园、徐家山公园、五泉街道和省政协广场等地建立了10条全民健身路径,为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以抓好污染减排为中心,以清洁能源改造和加大环境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全力推进环保四大工程,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积极抓好污染减排的监督检查,对33家单位的42台燃煤锅炉、茶浴炉拆除、联片或改为清洁能源,共削减烟尘142.8吨、二氧化硫203.1吨。加大水环境监管,确保辖区水环境安全,全年共监测废水排放重点单位54家,涉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用转率达95%,地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入推动安静工程,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监测工作,共完成固定声源监测302家,完成施工噪声30家,全区工业和固定声源平均噪声值56.3dB,达标率为96.3%;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5.3dB,达标率为97.3%,夜间平均值为45.2dB,达标率为96.2%,均达到国家区域声环境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争取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全年共审批新、改、扩建设项目38个,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缓慢增加。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93.15万人,净增0.46万人,同比增长0.5%,其中,城镇人口91.79万人,占总人口的98.54%;农村人口1.36万人,占总人口的1.36%。按性别分,男性46.22万人,占总人口的49.62%,女性46.93万人,占总人口的50.38%。全年出生人口5996人,出生率6.11‰;死亡人口3074人,死亡率2.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随着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84.87元,同比增长10.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942元,同比增长12.12%;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835元,同比增长17.8%。 就业和再就业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再就业事业发展模式,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提高。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5412个,安置就业21588人,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56个。共为参加失业保险的1412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230万元。通过小额担保贷款不断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推荐的820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034万元。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对8245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958.4万元,并为4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半价月票乘车优惠、近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有线电视收视费减免优惠、3.5万人在工商、税务、卫生和劳动等部门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费达9000多万元。全年新登记各类失业人员233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