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张掖市统计局

2010年,面对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奋斗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重点,抢抓国家出台支持甘肃发展若干意见等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全市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3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74.96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为29.3:35.5:35.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6400元,比上年增长10%。

就业再就业形势较好。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27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其中在岗人员9.4万人,增长2.6%。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7176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770人,困难人员就业29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2.8%,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5%。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3%、居住类上涨6.4%、衣着类上涨5.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4.6%和0.5%。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7%,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7%。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62.33亿元,增长6.0%。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由上年的68:2:24:6调整为69:2:23:6,粮、经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0:30调整为71:29。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2.03万亩,比上年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26.05万亩,增长0.85%;蔬菜种植面积26.48万亩,下降0.7%;棉花种植面积3.42万亩,增长6.2%。全年粮食总产量109.23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夏粮产量35.46万吨,下降3.5%;秋粮产量73.77万吨,增长11.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完成14.0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封山育林4万亩;“三北”防护林10.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71%。

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70.5万头,比上年增长12.8%。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139.08万头、76.16万头、374.68万只和949.86万只,分别增长9.4%、15.4%、9.5%和8.2%。其中,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75.97万头、19.48万头、139.18万只和552.7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1%、13.9%、9.5%和9.4%。全年肉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9.7%;蛋产量1.34万吨,增长6.4%;奶产量4.49万吨,下降4.4%。

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围绕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9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当年开工新建、改扩建重点龙头企业12个,完成投资3.96亿元。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年消耗农产品18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拥有各类农用汽车5145辆,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小型拖拉机7.19万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8.1万吨,农村用电量33133.8万千瓦小时。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13万亩。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7.4%;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下降1.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2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7.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增长24.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7亿元,增长21.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36.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4.4亿元,增长28.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8.7%;饮料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32亿元;增长2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92亿元,增长15.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增长2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4.4%。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7%,产品销售率为83.44%,比上年下降3.26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12%。亏损企业亏损额0.57亿元,下降20.5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42%,比上年提高26.83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增长38.2%。全社会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0.02亿元,比上年下降11.73%;第二产业投资56.9亿元,增长35.51%,其中工业投资39.67亿元,增长50.75%;第三产业投资59.57亿元,增长42.44%。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93项,比上年增加30项,完成投资105.75亿元,同比增长30.3%。全年续建、新建计划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3项,完成投资13.75亿元。其中新开工建设5项,完成投资4.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