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我县实现突破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围绕“抓增收、扩总量、促消费、调结构、重民生、维稳定”的工作主线,实现了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为“十一五”规划收官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同时也为“十二五”启首年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全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00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1%。GDP总量比“十一五”计划目标16亿元,超11亿元,增速比“十一五”计划目标年均增长10%左右,高6.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5930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20万元,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74580万元,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7%、55.4%、27.6%。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特色产业优势不足。二是经济活力不足。产业和城镇聚集力、承载力不强,缺乏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引领、大品牌带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间资本利用不足,经济增长持续性较差;市场体系不尽完善,消费拉动作用不强。三是维稳基础不牢。应对利益主体日趋多元的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不足,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社会治安维稳基础尚不牢固,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政府更多财力支撑。四是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从2010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正常,绝大多数计划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但与前两年相比,速度减缓,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运行。2010年,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063万元,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40126万元,增长3.1%;林业产值4419万元,增长19.3%;牧业产值30628万元,增长11.5%;渔业产值920万元,增长38.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70万元,增长5.0%。 种植业“稳粮扩经”结构逐步优化。国家实行良种补贴、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的收购,对种粮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5585亩,增长2.3%;粮食总产量72011吨,增长3.7%。其中:夏粮产量17827,增长4.4%;秋粮产量54184吨,增长3.5%。油菜籽种植面积71473亩,增长2.0%;产量9106吨,增长7.9%。优质蔬菜种植53998亩,增长5.0%;产量48670吨,增长13.7%。园林水果面积8335亩,增长2.0%,产量4371吨,增长14.4%。 林业生产人工造林面积大幅增长。当年造林面积79258亩,增长5.2%,其中人工造林64258亩,增长67.6%;零星植树63.11万株,下降13.6%,育种育苗面积3640亩、增长3.4%;木材采伐7000立方米,增长9.0%。 畜牧业发展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县畜牧业生产突出抓“百、千、万”生猪产业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突出强村大户战略、狠抓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饲料供给、龙头企业和产品销售体系建设。不断调整养殖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加强畜牧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全年大牲畜出栏12760头,增长8.0%;生猪出栏185785头,增长28.8%;出栏羊50698只,增长19.9%;家禽出栏92.74万只,增长9.6%。肉类总产量17886吨,增长13.0%。蚕茧产量3560吨,增长16.1%。 渔业生产充分利用“两库”区可养鱼水面,进行较大规模地网箱养殖。全年水产品产量1413吨,增长50.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95万千瓦特,有效灌溉面积6669公顷,治理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0.8万亩;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5282吨,农药使用量35.49吨,地膜使用量143.23吨。灾后重建、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农民建房工程4569户,农村危房维修加固974户,建设农民建房集中安居点67处,农村新型社区1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幅较快。2010年,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加强县域经济资源整合,激活了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得到大力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出现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1446.6万元,首次突破二十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94%,其中:中省企业35554.4万元,增长0.9%,县属企业205892.2万元,增长60.8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3915.2万元(含农电),比上年同期增长26.3%。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招商引资初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幅增加。全年新增规模工业1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6410.3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5%。县域经济资源整合,增强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全县共有7户县属工业企业产值过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4420.3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9%。2010年工业生产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超额完成计划13个百分点。 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辖区内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增加较多。止年底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已达到39户,其中县属35户,中省属4户。二是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度加快。全年前3个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速度分别为18.1%、25.9%、36.2%,呈现加速态势。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300万元,增长18.4%。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083万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增加值4142万元。实现利税6357万元,施工面积206254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3566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10年,围绕“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的工作目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蚕桑旅游、城市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以社会投资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善环境为手段,以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加强项目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继续保持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250万元,同比增长18.4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959万元,同比增长20.6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340万元,同比增长7.99%,农户投资9951万元,增长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