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榆林市榆阳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榆阳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基础先行、项目支撑、园区引领、民生拉动”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6%,经济总量居全市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亿元,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5﹕55.1﹕39.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7"22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0年,全区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发展“四季农业”为目标,以区域优势为依托,以特色主导产业开发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全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7.3万亩,粮食总产量5.17亿斤,较上年增长9.1%,实现农业总产值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

全区完成植树造林1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6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封山(沙)育林0.5万亩;“三个百树”工程及全民义务植树170.1万株。

全区人工种草22.98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195.5万只,其中:存栏120.2万只,出栏75.3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了5.8%、7.8%和3.8%;生猪饲养量达到90万头,其中:存栏38.6万头,出栏51.4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7.18%、15.5%、18.18%;牛饲养量4.07万头,下降7.5%;家禽饲养量180.63万只,下降14.8%;肉类总产量5.15万吨,增长12.4%。

全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2处,解决了7.7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营造水保林10.54万亩,人工种草8万亩,新建淤地坝8座,加固85座;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48.2平方公里。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40万亩,机播作业面积3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17万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9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718台。

2010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785.7万元;完成扶贫工作重点村33个;扶贫移民搬迁161户542人;扶贫开发使得100多个村、3万多人受益,0.6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由去年的2.09万人减少到1.44万人。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0.6亿元(含长庆、电力反馈产值),较上年增长50.2%,其中区属企业实现产值74.2亿元,增长42.6%;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122.9亿元,增长27.6%,规模以下企业实现4亿元,增长10%。实现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税金21.3亿元,同比增长60.3%;工业品产销率达到100%,较上年同期增长1.5%。

支柱产业拉动效应显着。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9%;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产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5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29.6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7.8亿元,增长2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

三、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2010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18.6%,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同比下降5.7%;年度新签合同额45.6亿元,下降18.6%。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9.1%;房屋施工面积181万平方米,下降4.7%;房屋竣工面积52万平方米,增长30.1%;商品房销售面积57.4万平方米,增长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在建项目22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2亿元,同比增长47.5%,其中区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31.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亿元,下降39.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65.5亿元,增长104.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1亿元,下降13%。

五、消费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促动下,全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2亿元,同比增长16.4%。物价平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较上年上涨5.5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50.2亿元,较上年增长5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较上年增长40.7%;地方财政支出18.5亿元,增长3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2010年,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4.8亿元,增长3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97.3亿元,增长26.8%;各项贷款余额383.8亿元,增长37.5%。

七、交通、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体育

交通网络建设持续加强。截至年末,全区通乡公路率达100%,通村公路率达65%。完成客运量36108百人次,客运周转量343.6万百人公里,较上年增长10%;完成货运量15.7万百吨,货运周转量4735.3万百吨公里,较上年增长32%。

2010年,全区共争取各类资金1.9亿元,用于新建、改建、维修改造城区中小学以及充实教学设施设备等;投入“两免一补”经费3056万元,为全区47853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670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贫困学生62人,为9所职业学校6392名学生发放国家补助958.8万元,为854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512.4万元。全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2000名,较上年增加500人,居全市第一,二本上线率达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