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积极应对了7·23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推进黄金产业升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建设,培育物流等新兴产业,全力促进民生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着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快速。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较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较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较上年增长12.1%。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5%、47.3%和43.2%。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3217元。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5871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22148万元,林业产值418万元,畜牧业产值10914万元,渔业产值34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5.8%、42.5%、2.5%、4.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4673千瓦,化肥施用量8826吨(折纯量)。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58000亩。完成育苗2200亩,道路绿化50公里,四旁植树55万株。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753.8万元,其中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650万元,共新打机井7眼,新建水塔5座、蓄水池9座,铺设干支管网88千米,解决了20个村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3万人。狠抓了抗旱灌溉工作。共恢复灌溉面积6000亩,扩大灌溉面积10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7.65亿元(现价),实现增加值8.55亿元(现价),分别较上年增长41.5%和25.6%。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家,全年完成施工产值3.1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1.94亿元(含跨区域项目),较上年增长67.95%。其中,纳入统计范围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 16.16亿元,较上年增长50.33%,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898万元、61860万元和978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15%、65.76%和58.15%。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51.3万吨,货物周转量11866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30.8万人,旅客周转量9464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938户,比上年增加5109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16339户,比上年增加7532户。全年完成电信业务量7823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45.66万元,其中,函件236870件,报刊发行2262589份,邮政储蓄年末存款余额32176万元。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商品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0635.6万元,较上年增长18.4%。其中,县的零售额36381.4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4254.2万元;批发零售业53031.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7604万元。 对外贸易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当年签定合同外资金额7780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91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支出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7.84%。其中,增值税274万元,营业税2412万元,企业所得税263万元,个人所得税229万元,资源税7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872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891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0068万元,比上年增长34.95%。其中,农林水利业支出6868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983万元,教育支出1288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5501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84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05万元,一般公共服务业支出10276万元。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95%,其中,企业存款44242万元,比上年增长54.66%,个人存款278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各项贷款余额110111万元,比上年下降1.92%。全年累计现金收入883491万元,累计支出882465万元,累计净回笼现金1026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金额103699万元,同比下降24.6%;人寿保险承保金额4422.9万元,同比下降9.9%。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307万元,同比下降1%;人寿保险理赔金额103.4万元,同比增长9.5%。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近10000人。进一步增强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力度。有8个项目分别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0.5万元,组织实施县级计划项目22个。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县级科技示范园,80个科技示范户分布全县8个乡镇。 教育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去年实施农村初中进城工程的基础上,2010年撤并了桐峪、太要两乡镇的初中,1295名学生进入县城初中学习,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由原来的73所撤并为52所,3258名农村初中学生进城读书,农村初中进城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共拨付义务教育经费599万余元,对286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活补助,发放生活补助费136.2万元。“蛋奶工程”全面铺开,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14988名学生从中受益。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758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780人,小学专任教师978人。2010年高考创24年来新高,全县高考一本上线190人,二本上线561人,全县二本上线万人比率排名全市第二,教育质量取得了大幅度提升。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参加了渭南市“情暖计生人家”送温暖活动演出;组织潼关酱菜、民间土织布、芦笋茶、手工刺绣等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展品参加了“中国西安民风民俗博览会”。组织4个乡镇的200余名群众演员,参加了2010年“中国·渭南第二届文化旅游节”。组织举办了我县“7.23”赈灾晚会;组织我县农民艺人40多人参加了渭南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10月27日举办了《山河表里潼关路,群英荟萃黄河港》全国超级卡车大赛启动式晚会。吸纳社会资金500余万元,建成8000平方米的潼关县文体活动中心,中心内设塑胶羽毛球场地9个,乒乓球场地6个,室外排球场地2个,篮球场地2个,该中心的建成结束了我县无正规体育场馆的历史。建成高桥、南头来两个文化站,给城关、秦东、桐峪镇3个已建成的文化站配套了价值18万元的电子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