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丹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严格遵循“面向市场、解放思想、调整结构、突显特色、注重效益、提升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基础奠基、产业带动、石油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科教支撑”战略,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使全县经济建设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20亿大关,达到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出8.8、6.1、2.8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17亿元,5年间年均递增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9.6%。人均GDP为17785元,按当前市场汇率计算约合2204美元,首次达到2000美元。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三个产业的结构由2000年的22.3︰48.1︰29.6变为2005年的7.6︰77︰15.4。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央1号文件和国家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出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农业明显升温,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90万元,比上年增长0.02%。粮食总产量56884吨,比上年增加3774吨,增长7.1%,农民人均生产粮食524公斤。油料产量2346吨;水果产量11633吨;豆类产量11274吨,增长28.7%。2005年新增大棚蔬菜850棚,新发展沼气户1064户,累计分别达到1762棚和3316户。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38552万元,比上年净增2648万元,增长7.4%;农村经济净收入23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比上年净增198元。 畜牧业结构继续优化,畜产品产量增加较多。大家畜年存栏数76102头;生猪年末存栏数62801头;羊子年末存栏182100只;肉类总产量6277吨。 林业生产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当年造林(按85%成活计)2614公顷;当年育苗面积42.3公顷。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数达到3090个,其中:集体企业6个,个体私营企业3084个;从业人员数8437人;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当年价)31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1.7%。 三、工业 我县严格遵循科技兴油、规范开采、探采并举、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增产提效为核心,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加快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有效实施“石油”发展战略。由于石油工业的强有力带动,使我县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62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47.5%,较上年增长34.3%(增长速度用可比价计算、下同);工业实现增加值174682万元,较上年增长2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47274万元,较上年增长34.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9025万元,较上年增长28.9%。工业产品产量中值得一提的是,原油产量首次突破一百万吨,达到104.83万吨,完成年计划116.5%,较上年增长29%。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快速提高,2005年,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3827万元,占年计划的146%,较去年同期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完成销售收入244802万元,占年计划148%,较去年同期增长63%;规模以下完成销售收入9025万元,占年计划111%,较去年同期增长42%。全县工业实现利润83578.7万元,占年计划197%,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完成税金50544.4万元,占计划107%,较去年同期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投资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调整。2005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35万元,较上年增长45.6%,其中:石油支柱产业和地方道路建设完成投资12080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88.4%,较上年增长44.5%(县乡公路全部实现了路面黑色化,乡村公路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82万元;城乡私人和工矿区建房投资完成6653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由于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货运业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公路货运量191万吨,较上年增长59.2%,完成货物周转量23766万吨公里,较上年增长12.1%;完成客运量41.8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70.95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含省、地道)达到2347.4公里。已通公路的乡(镇)11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200个。全县拥有各种汽车3450辆。 通信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无线寻呼、移动通信已向农村迅速延伸,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819万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末全县城市电话用户9622户,农村电话用户5306户;新建移动、联通通信基站27座,新增用户2.1万户,全县的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80337户,使全县的电话覆盖率达到98%。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全县年内完成电力用户工程12.7公里,实现了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已通电的乡镇11个,已通电的行政村200个,已通电的居民户数31337户,农户通电率达到99%,全县全年用电量15319万度,其中:农村用电量1139.83万度。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县城13569万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县以下零售额10237万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953万元,较上年增长10.4%;餐饮业3652万元,较上年增长8.1%;其他行业201万元,较上年增长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