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彬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咸阳市彬县统计局

彬县统计局

2011年4月20日

2010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再创辉煌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建设“陕西十强县”奋斗目标,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加压紧逼,奋力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实现“十一五”完美收官,顺利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

一、综合

县域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0.17亿元,增长21.3%,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6.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56.58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亿元,增长16.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2:70.6:17.2,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1%、75.2%和1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8、16.0和2.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538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17.06亿元,增长36.9%,实现增加值9.7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10亿元,增长39.6%;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23.4%;牧业产值1.47亿元,增长22.4%。

粮果产量稳定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粮食播种面积43.36万亩,增长1.9%。粮食总产13.97万吨,增长15.6%,其中夏粮7.26万吨,增长30.0%;秋粮6.71万吨,增长3.2%。油料播种面积7.21万亩,总产0.80万吨。水果总产35.38万吨。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4万亩,育苗面积0.2万亩,零星植树80万株。复垦土地3100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观。

畜牧业较快发展。全年肉类产量5284吨,增长14.1%。奶类产量5400吨,增长12.0%;禽蛋产量4100吨,增长17.1%;年末牛存栏2.29万头,猪存栏3.45万头,羊存栏3.95万只,兔存栏19.6万只,家禽存栏25.0万只,水产品产量55吨。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新建通村水泥路(柏油路)138公里,全县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09公里,西早、太底两条公路建设升等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新民、炭店等乡镇31处供水工程全面建设。

新村建设成效显着。全县投资5.9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642万元,结合异地搬迁、以工代赈、移民安居等项目,实施70个新村建设和9个村土窑洞居住户“三告别”工程,累计建成农民新居5893户3.53万间,搬迁“三告别”户4193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全县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0.39亿元,增长38.3%。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53.44亿元,增长23.4%,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68.8%,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4.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98.14亿元,增长47.9%,实现增加值51.9亿元,增长24.5%;实现销售产值97.59亿元,同比增长43.6%,产销率为99.4%。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8户,其中,产值过千万元企业15户,过亿元企业6户,过20亿元企业2户。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全县原煤产量2002.7万吨,增长23.4%;发电1.53亿千瓦时,下降9.0%;果汁产量7163吨,缸瓦1181万片,水泥15.27万吨,混凝土6.48万立方米,自来水201.7万吨。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三级以上)6户,完成产值6.4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8.9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29万平方米,年末从业人员2568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3.71万元/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良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亿元,增长31.7%。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62.17亿元,增长35.1%,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5亿元,施工项目72个,投产项目19个,施工房屋面积73.94万平方米,住宅40.8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07万平方米,住宅4.25万平方米。农民私人建房投资4.43亿元。

五、交通、邮电通讯

全县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030辆,其中:载客汽车128辆,载货汽车866辆,其它载货汽车1036辆。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收入4528万元,下降8.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99万元,增长22.6%;电信业务收入1198万元,增长11.5%;移动联通业务收入1831万元,下降30.2%。

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196户,移动电话用户200669户,互联网用户8588户,有线电视34794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城乡市场活跃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63亿元,同比增长20.2%。按地域划分,城镇零售额11.17亿元,乡村零售额2.46亿元。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9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7亿元。

市场物价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4.6%,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保障能力显着增强,金融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5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增长40.1%。财政总支出13.9亿元,增长55.6%。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1.45亿元,增长27.6%,比年初增加15.4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40.39亿元,增长15.7%,比年初增加5.4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49亿元,增长27.7%,比年初增加9.2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保险费收入9417万元,增长12.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3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8685万元。保费支出2502万元,其中,财保支出447万元,人寿支出2055万元。

八、文化旅游、教育和卫生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景点保护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侍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公刘教稼苑祭祀大殿、大佛寺两大景区外围环境保护等工程顺利实施,龟蛇山大峡谷、程家川风景旅游区、林家堡民俗村等项目建成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800万元,分别增长84.6%和121.6%。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5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