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旬邑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咸阳市旬邑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攻坚克难,苦拼实干,奋力进取,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经济运行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困难得到有效克服,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之势,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为“十五”任务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9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3.042亿元,增长49.5%;第三产业增加值3.337亿元,增长10.4%。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202元。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1%、26.6%、29.3%。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5.5%和19.5%。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次为:农业25%,工业52%,建筑业3.5%,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7.1%,批发零售餐饮业5.1%,金融保险业0.4%,房地产业1.1%,其他服务业5.8%。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分别是4.5%、10%和3.5%。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依次为:农业4.5%,工业9.37%,建筑业0.63%,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1.28%,批发零售餐饮业0.92%,金融保险业0.07%,房地产业0.19%,其他服务业1.04%。

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劳务输出1.9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5.07万人,创收2亿多元;以石门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2005年旬邑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涌现出了以谈村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村建设典型样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拉动作用不强;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较重,社会就业压力大,下岗职工择业难;居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着提升。畜牧、药材、饲草、烟叶、蔬菜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0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 %。其中农业产值61798万元,林业产值1074万元,牧业产值13822万元。

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337公顷,比上年增加1969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1779公顷,增加2580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3公顷,减少9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72公顷,减少239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26公顷,扩大252公顷;苹果种植面积20100公顷,扩大 4567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3077公顷,较上年增加1077公顷。

粮食喜获丰收;水果在扩大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实现“四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快速增长;中药材、蔬菜生产已形成规模。全年粮食总产107939吨,比上年增加14164吨,增长15.1%。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987吨,较上年增加1282吨,增长13.2%。畜牧主要产品和存栏量如下: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2.8万千瓦,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7457吨,农药使用量18吨,农膜使用量600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加快28.4个百分点。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加快80.8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减慢1.9个百分点。

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89亿元,较上年增长152.1%。工业主要产品原煤产量280万吨,较上年净增50万吨,增长21.7%;磷肥产量1万吨。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94.5万元,产品销售率100%,总资产贡献率37.1%,资产负债率7.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2.8%,全员劳动生产率39355元/人。

建筑业增速提升。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0.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较前一年度的增长速度加快了13.2个百分点。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2604万元,同比增长6.2%。房屋施工面积42691.8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42691.8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31万元,比上年增加23126万元,增长62.5%,增长速度较上年加快了27.4个百分点。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23092万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额22574万元,其他投资完成投资额1446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9.8%、33.5%、69.3%。

在全部投资中,农村人畜饮水、电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卫生合作项目、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信息网络工程等40个实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在40个实事重点项目建设共完成的3.8亿元投资中,争取上级投资0.75亿元,招商引资注入资金1.73亿元,县财政投资0.2亿元,吸纳民间资金1.12亿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迅猛增长,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0.6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