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1 咸阳市秦都区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以弘扬先进时代文化为主旨,组织全区上下开展了元旦、三八、红五月、国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2场次;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主旨,结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内容丰富的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普及教育;以服务大局为主旨,双创文艺小分队巡回各广场、社区开展了以宣传双创为内容的消夏文艺宣传活动20场次;以支持行业文化建设为己任,派出专业人员协助教育、纪检、税务、工商等行业开展各具行业特色的文化活动近20场次,增添了各行业的文化氛围。阵地建设步伐稳健。争取民生八大工程配套设施和资金,投资近100万元新建17个农民健身广场、11个农家书屋、为2个办事处、6个社区配置了文化器材。完成了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专项整治行动重拳出击。围绕创卫、扫黄打非、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了三项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检查文化市场500余家次,查处案件61起,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和图书1500余盒(册)、游戏机电路板18块,电脑软件800余张,严厉打击了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使文化市场的经营环境大为改善,经营秩序健康有序。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辖区共有医院、卫生院51所,医院、卫生院床位440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19人,产妇分娩率达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已降至2.0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展顺利。累计配送基本药物价值95.1万元。基本药物使用比率平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了30%左右。我区药品零差率工作行动迅速、措施得当、成效显着,先进经验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咸阳日报》、《咸阳市政府网站》多次报道,中、省纪委、省卫生厅、食药局,财政局领导多次来我区视察调研。新农合保障能力及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103%,各级医疗机构共收治住院患者1.9137万人次,总补偿费用2528.2万元,统筹区域内住院病人政策性的报销比例达67%,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10年,全区共投资296万元新建和改建平陵、钓台、沣东3所乡镇卫生院,总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共投资166万元,完成了全区9个镇办151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672万元,对渭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中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50平方米业务用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建成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7家、服务站18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降消”、“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深入实施,全区婴幼儿死亡率降至2.02‰,累计投资147.5万元,补助农村孕产妇1876人,补助率100%;对全区8月龄—7周岁所有儿童(含流动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达96.55%;认真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实际体检28533人,完成率为99.8%;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39.29万份,建档率达76%;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8474人,重性精神性疾病58人,全面完成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效果明显,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全区计划免疫“七苗”接种率均达99%以上,在咸阳建立了首家“秦都区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电子信息上传率达到100%。对辖区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大患者153人进行了治疗,治愈率达100%;HIV抗体初筛检测率达到100%;接诊结核病涂阳筛查率100%,病人系统管理率97.6%,涂阳病人治愈率98.6%;手足口疫情报告共接到899例,流调368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全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10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基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四害”消杀活动,重点抓好各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环境保护,绿化美化和爱卫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大综合执法监督力度,食品安全监管得到强化。开展“八小”行业示范街、示范店的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整治无照行医和民营机构的不规范行医,对35家黑诊所予以取缔,没收药品100余箱,器械36台件,违规牌匾175幅,价值61587元,并将没收药品全部予以销毁,有力地震慑了违规经营者,净化了辖区医疗市场。

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组织辖区各体育学会协会在全区23个晨晚练点,开展太极拳、健身操、健身气功等20多个种类的全民健身培训活动8次,开展社区之间的展演交流活动5次。参加培训和展演的人员达50000多人次。先后参加了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咸阳市乒乓球青少年对抗赛、咸阳市首届“科隆杯”青少年乒乓球赛,共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共39枚,多次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成绩。

十、环境保护

严把环评关,提高项目准入条件。切实将污染物削减总量指标落实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依靠“以新带老”、“行业限批”两项措施消化污染总量,对城建规划、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地防止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共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审批手续46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杜绝污染企业入驻我区6家。

环境监管扫盲不留死角。结合环保专项行动,采取拉网式排查,先后对辖区170余家大小企业进行了排查,查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13家,手续不齐的企业30余家,对43家企业下发整改通知,确保辖区环境监管不漏死角,有效遏制污染企业偷排、漏排现象.

“双创”工作向纵深拓展。全面撒网,突出重点。对市局确定的52个创模示范点进行全面排查,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强化整治,重点对5家医院、3家煤厂、4家食堂大灶、1家污水处理厂、5家建筑工地、1家自来水厂、6家锅炉、8家工业企业、20家餐饮饭店实行巡回式、蹲守式的检查整治,并对辖区内所有砖烟筒进行了粉刷,做到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标准不撤人,确保了“创卫”工作顺利过关,“创模”迎验工作顺利通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9.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