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永寿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咸阳市永寿县统计局

2009年,是新中国60华诞的喜庆之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一年,也是永寿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市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决策,按照“一提升三推进四突破”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目标,深入开展经济工作“三提升”活动,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加速、实力提升、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宏观经济加速运行,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据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评估,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521亿元,同比增长14.3%,在全市排名第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6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5.587亿元,增长16.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8%,比上年稍有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34%,上升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88%,比上年稍有下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926元,比上年提高1315元。

物价涨幅逐月回落,通胀压力明显减弱。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呈现“先扬后抑”之势,到4月份达到全县最109.8%,从5月份开始呈逐月回调,全年回落到99.1%。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7.7%、衣着类上涨7.3%、居住类上涨7.6%、家庭设备用品及其他类上涨4.5%、医疗保健类上涨7.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类上涨7%、其他商品和服务类上涨15.3%。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8.418亿元、林业产值0.251亿元、牧业产值2.048亿元、渔业产值0.00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2%、31.38%、14.77%、17.14%和17.06%。

粮食总产再创新高,果畜两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效益不断提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271公顷,比上年21141公顷增长6%;油料种植面积2100公顷,比上年的1743公顷增长20.5%;蔬菜种植面积1713公顷,比上年的1485公顷增长15.4%。

全年粮食总产量9.658万吨,比上年增长12.1%,连续五年丰产。其中,夏粮产量4.799万吨,增长3.1%;秋粮产量4.860万吨,增长22.7%。油料作物总产0.337万吨,增长23.9%。蔬菜总产1.239万吨,增长19.1%。水果总产量36.665万吨,增长6.4%。其中苹果35.2万吨,增长13.5%。

全年肉类总产量0.879万吨,比上年增长43.9%。其中,猪肉产量0.332万吨,增长24.8%。生猪年末存栏4.985万头,增长12.9%;生猪出栏5.382万头,增长39.4%。奶类总产量0.997万吨,增长2.1%,其中牛奶产量0.735万吨,增长5.4%。禽蛋产量0.169万吨,增长2.4%。年末大牲畜存栏4.241万头,增长81.7%,其中奶牛存栏0.207万头,增长17.7%。生羊存栏13.044万头,增长6%。

当年造林0.42万公顷,零星(四旁)植树80万株,新育苗木0.017万公顷,苗木产量2100万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10.38亿元,同比增长39.4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47.55%,在全市排名第一位;全年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0.96%,比上年增长5.39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发展迅速。果汁、水泥、制药等全县主导企业克服了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健康良好的运行状态,分别完成产值4.5、0.5、1.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9%、47.21%、29.47%,对全县工业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拉动。

企业经济效益保持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75.71%,实现税金总额5044.6万元,资产负债率35.92%;全员劳动生产率20.61万元/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44万元,比上年增长5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392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8392方米,增长10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11亿元,同比增长38.29%,在全市排名第九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11亿元,增长4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增长57.1%。分三次产业投资看,全县城镇投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69亿元、5.680亿元、8.56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6.8%、0.6%和32.3%。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开展以促项目开工、促投资增长、促招商引资为主要内容的“三促进”活动,全年争取到中省国投资项目53项,已建成43个。全县43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5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75%;19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部建成,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雨润集团10万头肉牛初加工生产线、平乾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以及蜂蜜加工生产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竣工,教育、卫生第二批灾后重建以及永寿时代大酒店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年共签订合同项目12个,引进合同资金12.43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亿元,同比增长27.4%,为我县近年来最高增速,在全市排位第四。

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4.904、2.557亿元,分别增长27.53%和34.62%。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23亿元,增长45.35%;批发业0.811亿元,下降41.88%;零售业5.157亿元,增长24.38%;其他行业0.069亿元,增长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