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秦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秦都全区上下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保增长、扩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以“进位创强”为统揽,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经济总量扩张,全区经济呈现出“平稳回升、企稳向好”的良好趋势。 一、综合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72.34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增22.34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再创历史新高。增速高出全国6.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0.52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2.28亿元,同比增长14.8%。三次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分别是5.54%、52.52%、41.94%。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6.43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8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其中新型日光温室500亩。果品面积5.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8.40万吨,比上年增长3.9%,粮食单产增幅排名全市第一。蔬菜总产29.6万吨,增长1%。水果总产量9.04万吨,增长1%。 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940吨、3016吨、1659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14%、6%。年末大家畜、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7760头、90952头、7740只、3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9%、30%。 当年造林0.41万亩,其中,杂果经济林0.11万亩、12.35万株。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1.2万亩,同比增加0.2万亩,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保工业增长成效明显。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6.04亿元,同比增长17.33%。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48.65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增速达到29.66%,创历史最好水平。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40.27亿元,同比增长70%,重工业产值74.59亿元,同比增长180.38%。 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辖区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6.67亿元,同比增长30%。全区现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6家,全年累计实现产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3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我区坚持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5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53.49亿元,同比增长38.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56亿元,同比增长24.6%。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五、财政税收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财政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30%。从收入内部构成看,其中税收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预算112%,占到了总收入的85.74%。非税收入0.45亿元,同比下降10%。非税收入的比重减小,工商税收比重明显上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增加。2009年全区完成财政支出5.82亿元,同比增长26%。 六、国内贸易 2009年继续受益于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强力推动,我区积极开展节庆促销,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年批零贸易业销售额42.93亿元,同比增长17.8%。餐饮和住宿业实现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20.6%。限额以上企业增速强劲,累计完成21.86亿元,同比增长23.2%。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64个,合同引进资金61.6亿元,完成投资33.5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86.61%。其中,工业项目89个,引进资金54.66亿元,完成投资31.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27.2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09年末,全区共有中学31所,小学54所。中学在校学生35092人,中学教师2234人,小学在校学生31797人,小学教师1844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高普九”、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新增面积8.67万平方米,改造危漏校舍6.5万平方米;维修桌凳18316套,新购桌凳6472套、微机1514台,新建多媒体教室39个、理化生实验室9个、初中地理室12个、中小学科技活动室34个、劳技活动室68个、电子备课室33个,购置图书425.5万册、电子钢琴13架,顺利通过省级“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区”验收,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县区。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共对24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进行全面督导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575人,增幅达4.03%。 科技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5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总投资2100万元,争取资金30万元;市级项目30项,总投资达到5000余万元,争取资金90万元;积极做好省重点大项目申报工作,我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和清华科技园建设项目已争取到专项资金400万元。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5个,建立多媒体星火培训基地3个。培训各类科技人员11000多人,开展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宣传9次,摆放展板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学生参加了陕西省防震减灾知识网上答题活动,共有6名参赛者获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今年以来,组织舞蹈、器乐等6大类27件作品参加咸阳市第四届少儿艺术节,8件作品进入复赛,获优秀组织奖、创作奖,并取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的优异成绩。今年争取到省文化厅为沣东办文化站、古渡办文化站等配送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价值共计76万元,争取省、市体育局为秦宝社区、建设路社区等6个社区配备社区体育健身器材价值50万元,争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援建,建成龙南村、双照村、安家、东江渡村等农家书屋40个,配备图书64000册,价值108万元。成功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积极筹备参加了市上承办的中国第一届花馍艺术节活动。举办了建国60周年祝福祖国诗歌朗诵会、黄河颂献给祖国60华诞和送文化下乡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科技之春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24场次。开展消夏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1500余场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卓有成效,公布了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渭河南忙罢古会”、“重阳追节送花糕”等5个项目成为咸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