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泾阳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10-21 咸阳市泾阳县统计局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泾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争创陕西强县”的要求,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69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3亿元,增长17.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725元,同比增长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制约因素进一步显现:县域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步伐仍需加快;工业主导地位未达预期,支撑经济发展的后续项目不多,争先进位压力增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453673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332905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348万元,下降33.5%;牧业产值104022万元,增长16.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2.2万亩,平均亩产337.5公斤,粮食产量27.7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7.8万亩,同比增长5%。蔬菜产量145万吨,增长15.1%。果树栽植面积17.7万亩,其中:种植苹果3.6万亩,优质杂果14.1万亩。新发展酿酒葡萄6340亩,新增杂果2000亩,共建成5个优果示范园。奶牛存栏5.38万头,同比增长12.8%;奶山羊18.2万只,同比增长38.8%;生猪存栏15.99万头,同比增长3%;家禽存栏145万只,同比增长17.9%。(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9年泾阳规模工业承接上年快速增长态势,截止12月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52.16亿元,同比增长34.2%,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加工、电磁线缆、饲料农资六大支柱产业继续引领泾阳工业。1-12月,全县六大支柱工业累计完成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91.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附表2)

建筑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实现利润2164元,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5.9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5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城镇的投资额完成39.03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私人建房完成投资额5.12亿元,增长37.6%。分三次产业看:一产投资完成6.71亿元,增长135.4%;二产投资完成20.23亿元,下降0.6%;三产投资完成12.1亿元,增长170.1%,三产投资增长显着。

五、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引进重大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5个,和合同引进资金22.85亿元亿元,累计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22.57亿元。重点引进了陕西明珠家居、酒泉钢铁(集团)、陕西五洋集团建设泾阳钢材集散地、陕西万佳源酒店、陕西兴盛电力器材、陕西广大电炉等一批有较大拉动效应的大项目,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9年,全县公路客运量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旅客周转量14589万人公里,增长10%。货运量244万吨,增长19.6%;货物周转量24368万吨公里,增长20%.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0646.4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67.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278.8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9万户,其中乡村电话2.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3.3万户,互联网用户1.2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13万户。

旅游业水平进一步提升。紧紧围绕“坚持科学理念,完善景区规划,推动产业发展”科学发展观载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提高了泾阳的旅游知名度。全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0万元。

七、商业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9亿元,同比增长20.2%。城乡市场同步繁荣活跃。县的零售额为10.39亿元,增长20.3%;县以下零售额为10.3亿元,增长20%。分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16.69亿元,增长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3.74亿元,增长21.6%;其他实现零售额为0.26亿元,增长16%。

物价涨幅逐月回落。2009年物价整体运行平稳,物价指数继续呈上涨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7%,较上年同期上涨0.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总体呈“五升三降”格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幅最大,上涨4.2%;居住类价格上涨3.2%;食品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5%;衣着跌幅较大,下降4.5%;交通和通信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下降0.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62亿元,较上年增长72.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385万元,较上年增长33.4%;财政支出7.81亿元,增长37%。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7亿元,比年初增加9.11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28亿元,增长7.7%。各项贷款余额19.53亿元,比年初增加4.97亿元,增长34.1%。

保险市场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保费收入11108万元,同比增长5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08万元,增长83.3%;人寿险保费收入10100万元,增长46.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3639.13万元,增长69.4%。其中财产保险赔款484.48万元,下降35.3%;人寿保险赔款3154.65万元,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