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屏边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0 红河州屏边县统计局

五年来,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829万元,实施学校危房改造、校舍安全改造、“援建工程”等项目73个,新建和改造校舍面积61000平方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五年累计免除教科书费708万元。

2010年末文化体育建设完成中央、省级农村无线覆盖工程和465个村寨、14546户直播卫星工程建设任务,累计转换数字电视用户9180户,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达94.53%,广播人口覆盖率94.26%。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民族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民族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晒谷场上》在全国“健晨杯”和香港第七届国际“金紫荆花奖”大赛中荣获三金、一银。

2010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0个,实有病床263张,比上年增长3.54%;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32人,比上年增长29.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有序运行,全年补偿参合患者119639人次,增长4.75%。完成6个乡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开展,累计参合人数41.6万人次,补偿参合患者69万人次、补偿基金3513万元。

九、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9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68人。认真开展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放贴息贷款1675万元,扶持带动就业1049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共兑现各类灵活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361万元。全县纳入城市低保对象3025户5576人,发放城市低保金2915万元;纳入农村低保对象8111户2170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7930万元。被列为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并启动了试点工作,参保人数60087人,参保率达83.29%。启动县级中心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累计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加固改造3400户、拆除重建930户和农村危房加固改造200户、拆除重建520户,新建廉租住房240套1.14万平方米。

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9278人,输出26625人。劳动就业规模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投资319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85个。争取社会帮扶资金707万元,实施社会帮扶项目21个。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5624人,转移输出412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以内。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615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863人。全县常住人口为15.39万人。人口出生率7.79‰,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长率2.61‰。县城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2.02平方公里扩容到8.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十五”期末的11.83%提高到14.2%。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23929元,同比增长10.43%,比2005年的13184元增长81%,年均增长12.66%。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2.23元,人均家庭总支出7986.96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112元,比2005年的1256元增长68%,年均增长10.95%;实现农民人均粮食产量485公斤,比2005年的364公斤增长33.24%,年均增长5.91%;全县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7.1万人下降到5.09万人。

五年来,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90个、社会帮扶项目48个、新农村建设项目25个、民族团结示范村3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225个、易地搬迁281户1264人,完成“百村卫生公厕”建设726个。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3、公报中“年均增长率”为整个“十一五”的五年平均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