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昭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0 昭通市昭阳区统计局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4912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函件13.6万件,比上年下降79.62%,报刊期发数3.86万份,比上年增长14.88%;电信业务总量5413万元,与上年增长4.10%。年末固定电话机51389部,比上年下降13.54%。

七、金融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103395元,比年初增加613672万元,增长41.19%。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2172万元,比年初增加140086万元,增长24.49%,企业存款余额589660万元,比年初增加91906万元,增长18.4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189226万元,比年初增加296791万元,增长33.2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0005万元,比年初增加43635万元,增长18.46%;中长期贷款余额903192万元,比年初增加247700万元,增长37.79%。

全年昭阳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5915万元,比年初增长30.7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86927万元,比年初增长34.69%,农业存款123430万元,比年初增长32.66%;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4214万元,比年初增长18.00%。昭阳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开展银行业务,较好地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限额以上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2524.4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2195.2万元,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329.2万元。保险行业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及时兑现各类赔款和服务承诺,有力保障受益人合法权益,全区保险行业正健康壮大。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办学条件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区105.36万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23.86万人次享受寄宿贫困生家庭生活费补助;1940名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投入各类资金2.34亿元,维修、援建、扩建、新建校舍;职业教育发展加快,为社会就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

辖区内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5943人,比上年增长6.98%。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3317人,比上年增长24.26%,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522人,比上年增长23.13%;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795人,比上年增长27.1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57149人,比上年增长4.69%,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947人,比上年增长16.98%,初中在校学生41202人,比上年增长0.59%;小学在校学生98119人,比上年下降2.24%;在园幼儿19600人,比上年下降3.6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53%,比上年增长0.02个百分点,毛入学率达106.73%,比上年增长8.22个百分点。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1.14%,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98.0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两基”通过国检验收。

累计补充教师1338人,师资队伍稳步壮大。年末辖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012人,比上年增长2.96%。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51人,增长10.73%;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84人,增长0.52%;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42人,比上年减少29.0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691人,增长4.38%,其中初中专任教师1858人,增长8.91%;小学专任教师4444人,增长3.23%。

全年辖区内县及县以上独立自然科研单位1个,人员79人,其中科技人员63人,科研经费支出20万元。全年共申报科技项目86个,立项34个,申请项目资金1429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景点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文化正逐步融合。辖区内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达27.5万册。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92%、97.2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7.12%,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卫生机构109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65张,比上年增长22.75%,其中医院床位2327张,比上年增长21.01%,卫生院床位538张,比上年增长27.79%。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403人,比上年增长11.61%,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118人,比上年增长10.80%。

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90.31/10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9.6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66.88万人,比上年净增1.27万人,参合率达96.25%。

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正常发展,特别是群众性自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商业性健身场馆逐步形成,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内容。

十、资源、生态和安全生产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加强安全生产措施,实施节能降耗减排依旧任重道远。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定时清运定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8.67%。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95.24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8.04%,比上年下降10.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0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837.4万吨,比上年增加排放10.8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0。

全区森林面积7.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2%。

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67起,死亡27人,受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60.7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42.0%,死亡人数下降68.0%,受伤人数下降57.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83.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51起,下降44.0%,死亡26人(其中20人为交通肇事逃逸,上升为刑事案件死亡人数),上升85.7%,伤41人,下降59.0%,直接经济损失49.56万元,下降51.0%;火灾事故16起,上升78.0%,死亡1人,与上年持平,受伤4人,上升300.0%,直接经济损失11.2万元,上升426.0%;煤矿和工矿商贸(非煤矿山)行业没有发生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3人/亿元。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846723人,比上年末增加29840人。其中:常住人口787845人,男405838人,女382007人;城镇人口261171人,乡村人口526674人。城市化率为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