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华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对外贸易:年末具有出口许可权的企业9户,年内开展出口业务的2户,全年出口4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住宿餐饮业:全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6157万元,比上年增长34.1%(现价增长37.5%),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0.1%。 七、金融 2010年金融业(含保险)增加值9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现价增长1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372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5%,比2005年末增长2.3倍,各项存款余额29879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1%,比“十五”末增长90.2%。存贷差额为115062万元,存贷比为1:0.61。融资规模成倍增长,对全县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加大。 八、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和档案 教育:2010年,三免一补共投入2598.65万元,比“十五”末增加2337.8万元,增长8.96倍,年均增长58.4%。年末共有各类学校107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完小74所(下设小学教学点3个),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21所。在校学生35358人,其中,高中2601人,初中9157人,小学18256人,职业中学661人,幼儿园(学前班)4683人。教职工2362人(含教科所、招办),其中,在职在编2137人,临时工224人,代课教师1人。师生合计3772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4%,辍学率0.45%;4-6岁儿童入园率79.0%,比“十五”末提高26.05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102.05%,辍学率1.13%;参加高考1031人,上线人数934人,高考上线率90.59%,比“十五”末提高40.43个百分点。 科技:2010年新列入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9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2个,省级科技计划4个,市级科技计划2个。争取到位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203万元。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申请专利10项,获2项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各1项。“十一五”新列入科技专项计划项目111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4项,市级20项;申请专利34项,获12项授权。 文化:年末全县业余文艺队伍486支,演出人员7165人,全年共开展各类重大节庆活动65次,组织演出210场,参与演出的文艺队伍达854支次,举办广场文艺演出51场。县乡图书馆、室藏书总量达119763册,接待读者58639人次,外借、阅览图书31424册次。投入61万元建设41个村级标准文化图书室,图书室面积1475平方米、图书41067册、杂志4561册。放映农村电影526场,观众14万人次;放映广场电影26场,观众1.3万人次。收集整理民间故事26篇,申报并被命名“玉溪市民族民间优秀艺人”2人,“玉溪市民族民间工艺师”3人。 广播、电视:年末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554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7737户,数字电视用户12972户,广播覆盖率99.6%,电视覆盖率99.5%。华宁电视台全年共播出节目3650小时,其中,新闻215.8小时,专题片节目210小时。 档案:年末馆藏档案全宗144个,案卷60479卷,归档文件2791件,资料7894册,宗卷目录352本,全引目录190本。开放建国前档案全宗6个、案卷607卷,建国后档案全宗62个、案卷6160卷。全年利用档案968人次、2414卷次、750件次,利用资料9人次、13册次,编研档案资料5种、3.25万字。 九、卫生、体育和旅游 卫生:年末有卫生机构109个,病床64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6人,其中,执业医师243人,执业助理医师55人,注册护士187人。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85.73万人次,入院18443人次,出院18298人次,治愈率56.02%,好转率33.39%,病死率0.33%。年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352例,传染病发病率170.7例/十万人,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86人,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100%,食品抽检合格率92%,饮用水抽检合格率84.0%。孕产妇2030人,保健管理率99.21%,新生儿死亡率5.37‰,7岁以下儿童15077人,保健管理率91.07%。 体育:年末有省市布点传统项目学校3所,在训学员80人,400米跑道田径场2块、非标准田径场18块、游泳馆1个、游泳池2个、网球场1块、篮球场176块、地掷球场15块、门球场14块、足球场3块、健身路径19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7.84万人。年内组队参加全市比赛6次,组织县级竞赛10次,132支代表队、5200人次参加了竞赛,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3人。 旅游:积极实施旅游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投资增长、节庆活动拉动旅游消费增长战略,以桔园农家乐为重点,打造“万亩桔园”乡村旅游精品。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3.0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5933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5%、24.0%。 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有力推动下,与就业制度改革并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深化,随着新农合、居民医疗保险的推行,险种从“十五”末的6个增加到8个,受益人群也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乡全体居民,人均受益从“十五”末的276元增加到638元,增长1.3倍,全县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单位3372个,其中,企业3112个(含个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260个。参保职工10440人,离退休人员3066人。全年筹集基本养老金8643万元,支付养老保险金8090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00321人,参保率89.3%,当年筹集资金1836万元,其中,个人缴纳1049万元,中央补助382万元,省级补助405万元。按月享受养老金21705人,支出养老金358万元。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99个,其中:企业166个,机关事业233个,参保人员12186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261万元,支出1180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收入1433万元,支出1143万元。 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771人,筹集保险金56万元(不含中央、省、市补助),其中:个人缴纳24万元,县财政补助32万元。支出保险金117万元(不含到县外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