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华宁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毫不懈怠惠民生,务实创新促党建,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2010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333372万元,增长12.7%;工业总产值305011万元,增长17.2%;农业总产值145441万元,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650万元,增长40.3%;地方财政收入26606万元,增长29.7%;地方财政支出75178万元,增长32.2%;农民人均纯收入5566元,增长16.7%,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县内生产总值3333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现价增长17.3%),比“十五”末翻1.06番(现价),年均增长13.8%(现价年均增长15.8%)。按户籍人口(公安)人均县内生产总值15918元,比上年增加2313元,增长12.4%(现价增长17.0%),比“十五”末增加8103元,年均增长13.3%(现价年均增长15.3%);按常住人口(推算)人均县内生产总值15423元,比上年增加2161元,增长11.8%(现价增长16.3%)。工农业总产值(现价)450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9%,比“十五”末翻1.23番,年均增长18.7%。其中,工业总产值3050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2%,比“十五”末翻1.35番,年均增长20.6%;农业总产值145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比“十五”末翻1.01番,年均增长15.1%。 第二产业比重加大,经济结构优化。在县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91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现价增长1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1.3%,贡献度2.7%;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109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现价增长21.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2.3%,贡献度4.1%;第三产业增加值1326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现价增长18.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46.3%,贡献度5.9%。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的31.7:28.1:40.2调整为27.3:32.9:39.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结构明显优化。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比重提高。非公经济增加值1786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现价增长19.2%),比GDP增速快0.8个百分点。比“十五”末翻1.23番(现价),年均增长16.7%(现价年均增长18.5%),比GDP增速快2.9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53.6%,比上年的52.7%提高0.6个百分点,比“十五”末的47.8%提高5.8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03%,比“十五”末上涨19.66%。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49%,比“十五”末上涨17.9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38%,比“十五”末上涨42.36%。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财力增强。全年完成辖区内财政总收入38082万元,比上年增长29.4%,比“十五”末增加19991万元,翻1.07番,年均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26606万元,比上年增加6090万元,增长29.7%,比“十五”末增加16040万元,翻1.33番,年均增长20.3%,其中,税收收入18493万元,占69.5%,比“十五”末下降10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75178万元,比上年增加18314万元,增长32.2%,比“十五”末增加49660万元,翻1.56番,年均增长24.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33975万元,占45.2%。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全年建设项目91项,完成投资273650万元,比上年增加78540万元,增长40.3%。按性质分,城镇投资145816万元,占53.3%,比上年增长3.2%;房地产开发投资25885万元(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占9.5%,比上年增长85.8%;农村非农户投资17611万元,占6.4%,比上年增长40.1%;农村及城镇私人建房84338万元,占30.8%,比上年增长2.1倍。从行业上看,第一产业93559万元,占34.2%,比上年增长1.7倍;第二产业81993万元(全部为工业),占30.0%,比上年下降0.4%;第三产业98098万元,占35.8%。从用途上看,基础设施类30680万元,占11.2%,比上年下降16.5%;竞争类145909万元,占53.3%,比上年增长38.3%;社会事业类97061万元,占35.5%,比上年增长83.5%。从工作阶段看,新建134585万元,占49.2%,比上年增长44.1%;续建139065万元,占50.8%,比上年增长36.7%。 “十一五”累计建设项目389项,其中,基础设施类112项,占28.8%;竞争类202项,占51.9%;社会事业类75项,占19.3%。累计投资791637万元,是“十五”180566万元的4.4倍,翻2.13番,年均增长37.0%,其中,基础设施类120105万元,占15.2%;竞争类458197万元,占57.9%;社会事业类213335万元,占26.9%。在竞争类项目投资中,工业投资30419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8.4%。 就业工作有进展,从业人员增加。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84人,比上年增加176人,增长8.3%,失业职工5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55人次,比上年增加1536人次,增长76.1%。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38538人,比上年增加4605人,增长3.4%。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人数分别为92475人、14938人、31125人,分别占66.7%、10.8%、22.5%,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33.2%,比“十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十一五”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612人,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225人次。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县外国内资金114425万元,比上年增加10618万元,增长10.2%。其中:市外国内资金72079万元,比上年下降15.3%;县外市内资金4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十一五”共签订项目协议145项,实施142项,累计引进资金389865万元,年均增长42.8%,是“十五”39614万元的9.8倍,翻3.3番。截止2010年末,全县已累计引进外来投资企业72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户,县外国内投资企业66户。 二、农业 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抗旱减灾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速生蔬菜等作物种植面积,加之“三棵树”成效凸显及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全县农村经济大灾之年仍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按可比价增长11.3%。从构成上看:种植业(农业)产值85780万元,占59.0%,比上年增长19.7%,其中:粮食10146万元,比上年下降21.1%;烤烟24113万元,比上年下降1.3%;蔬菜22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8.9%,比“十五”末增加17970万元,增长4.43倍;柑桔22017万元,比上年增长78.0%,比“十五”末增加16649万元,增长3.1倍;柿子274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倍,比“十五”末增加2545万元,增长13.1倍;核桃719万元(2010年开始调入农业),比上年增长41.3%,比“十五”末增加663万元,增长12.8倍。林业产值206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畜牧业产值54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1%。渔业产值1985万元,比上年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6万元,比上年增长7.1%。农业商品产值128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农业商品率88.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4.4个百分点。全县乡村从业人员115391人,从事二、三产业人员24080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20.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 |